综合精品天天夜夜久久,日本中文字幕二区区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制服二区,青青青国产爽爽视频免费观看

        中國基因網(wǎng)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nèi)研究 >

        2021年研究生中醫(yī)綜合模擬試卷與答案解析72

        -

        2022年4月17日發(fā)(作者:常州102醫(yī)院)

        2021年研究生中醫(yī)綜合模擬試卷與答案解析72

        一、單選題(共50題)

        1.杏蘇散的主治證為

        A:惡寒有汗,頭微痛,咳嗽痰稀,苔白脈弦

        B:身熱頭痛,干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煩口渴,

        胸滿脅痛,舌干少苔,脈虛大而數(shù)

        C:惡寒無汗,頭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脈弦

        D:口渴引飲,小便頻數(shù)量多,或小便渾濁,困倦氣短,脈虛細(xì)無力

        【答案】:C

        【解析】:杏蘇散主治外感涼燥證。惡寒無汗,頭微痛,咳嗽痰稀,

        鼻塞咽干.苔白脈弦。答案A中的無汗有汗與杏蘇散的主治證不符,

        并且也無燥邪引起的癥狀。答案B中,身熱頭痛,干咳無痰,氣逆而

        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煩口渴,胸滿脅痛,舌干少苔,脈虛大而數(shù),

        溫燥傷肺,氣陰兩傷證的表現(xiàn),主方應(yīng)為清燥救肺湯。

        2.子盜母氣的理論基礎(chǔ)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答案】:A

        【解析】:

        3.防風(fēng)、羌活均具有的功效是

        -1-

        A:發(fā)汗風(fēng)寒,利尿消腫

        B:發(fā)散風(fēng)寒,勝濕止痛

        C:發(fā)散風(fēng)寒,和中止嘔

        D:發(fā)散風(fēng)寒,宣通鼻竅

        【答案】:B

        【解析】:

        4.黃疸消退后的氣滯血瘀證方選

        A:茵陳四苓散

        B:歸芍六君子湯

        C:鱉甲煎湯

        D:黃芪建中湯

        【答案】:C

        【解析】:

        5.固沖湯的組成藥物中含有

        A:吳茱萸

        B:五倍子

        C:赤芍

        D:五味子

        【答案】:B

        【解析】:固沖湯的組成藥物:白術(shù)、生黃芪、煅龍骨、煅牡蠣、山

        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邊炭、五倍子。

        6.梅核氣的形成是由于

        -2-

        A:肝氣郁于咽喉

        B:痰飲聚于咽喉

        C:腫塊生于咽喉

        D:痰氣交阻于咽喉

        【答案】:D

        【解析】:

        7.下列說法錯(cuò)誤的是

        A:神曲是保和丸的君藥

        B:大黃是枳實(shí)導(dǎo)滯丸的君藥

        C:山楂尤善消肉食油膩之積

        D:消導(dǎo)化積劑與瀉下劑均能消除有形之實(shí)邪

        【答案】:A

        【解析】:

        8.肝腎不足所致的癡呆除選主穴外還可配用

        A:太沖、太溪、俠溪

        B:中脘、豐隆、足三里

        C:膈俞、內(nèi)關(guān)

        D:肝俞、腎俞

        【答案】:D

        【解析】:

        9.主治風(fēng)邪犯肺證??人匝拾W,咯痰不爽,或微有惡風(fēng)發(fā)熱,舌苔薄

        白,脈浮緩的是

        -3-

        A:敗毒散

        B: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C:銀翹散

        D:止嗽散

        【答案】:D

        【解析】: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功用:化痰熄風(fēng),健脾祛濕。主治:風(fēng)痰

        上擾證。眩暈,頭痛,胸膈痞悶,惡心嘔吐,舌苔白膩,脈弦滑。止

        嗽散功用:宣利肺氣,疏風(fēng)止咳。主治:風(fēng)邪犯肺證??人匝拾W,咯

        痰不爽,或微有惡風(fēng)發(fā)熱,舌苔薄白,脈浮緩。

        10.入丸散的藥物是

        A:苦楝皮

        B:雷丸

        C:榧子

        D:檳榔

        【答案】:B

        【解析】:苦楝皮有毒,不宜過量或持續(xù)久服。有效成分難溶于水,

        需文火久煎。雷丸含蛋白酶,加熱60℃左右即被破壞,故不入煎劑。

        11.1992-51.旋覆代赭湯主治

        A:肝郁氣結(jié)之痞

        B:寒熱互結(jié)之痞

        C:水與熱結(jié)之痞

        D:濕濁困阻之痞

        -4-

        E:胃虛痰阻之痞

        【答案】:E

        【解析】:E。本方證因胃氣虛弱,痰濁內(nèi)阻所致胃脘痞悶脹滿、頻頻

        曖氣,甚或嘔吐、呃逆等證。

        12.食滯胃脘證可見

        A:惡寒發(fā)熱

        B:脘腹脹痛,噯腐吐酸

        C:痰涎多,心悸,頭眩

        D:面白肢冷便溏

        【答案】:B

        【解析】:

        13.下列不屬于心與腎之間關(guān)系的是

        A:水火既濟(jì)

        B:精神互用

        C:君相安位

        D:精血同源

        【答案】:D

        【解析】:

        14.患者喘逆上氣,胸脹或痛,痰吐黏稠,伴有形寒身痛,身熱煩悶,

        口渴,苔薄白或黃,質(zhì)紅,脈浮數(shù)或滑。治宜選用

        A:麻杏甘石湯

        B:小青龍湯

        -5-

        C:三子養(yǎng)親湯

        D:桑白皮湯

        【答案】:A

        【解析】:上述臨床表現(xiàn)屬于喘證之表寒肺熱證。其病機(jī)為寒邪束表,

        熱郁于肺,肺氣上逆。治宜解表清里,化痰平喘。其代表方為麻杏石

        甘湯。故A為正確選項(xiàng)。

        15.1994-93.治療氣淋實(shí)證的主方為

        A:柴胡疏肝散

        B:大七氣湯

        C:八正散

        D:沉香散

        E:六磨湯

        【答案】:D

        【解析】:氣淋實(shí)證和肝郁氣滯癃閉均為肝失條達(dá),氣機(jī)郁結(jié),膀胱

        氣化不利,水液排泄受阻所致,故選沉香散利氣疏導(dǎo),通利小便。

        16.哮病的主癥是

        A:咳嗽胸痛痰膿

        B:呼吸急促困難

        C:咳吐濁唾涎沫

        D:發(fā)作性痰鳴喘咳

        【答案】:D

        【解析】:

        -6-

        17.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的陽痿宮冷,腰膝冷痛等,宜選用的藥

        物是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吳茱萸

        【答案】:C

        【解析】:肉桂辛甘大熱,能補(bǔ)火助陽,益陽消陰,作用溫和持久,

        為命門火衰之要藥,常配伍附子、熟地、山茱萸等,治療腎陽不足、

        命門火衰的陽痿宮冷,腰膝冷痛等。

        18.真人養(yǎng)臟湯與四神丸共有的藥物是

        A:補(bǔ)骨脂

        B:肉豆蔻

        C:五味子

        D:人參

        【答案】:B

        【解析】:

        19.為了增強(qiáng)藥物的潤肺止咳作用,宜采用

        A:蜜炙

        B:酒炙

        C:醋炙

        D:鹽炙

        -7-

        【答案】:A

        【解析】:炙:用液體輔料拌炒藥物,使輔料滲入藥物組織內(nèi)部,以

        改變藥性,增強(qiáng)療效或減少副作用的炮制方法稱為炙。蜜炙可增強(qiáng)藥

        物的潤肺止咳作用;醋炙可增強(qiáng)藥物的疏肝止痛作用。

        20.2010-19.《傷寒論》關(guān)于切脈的三部診法是指

        A:診頭、手、足三部脈

        B:診氣口寸、關(guān)、尺三部脈

        C:診人迎、太淵、太溪三部脈

        D:診人迎、寸口、趺陽三部脈

        【答案】:D

        【解析】:。三部診法:見于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即人迎、寸口、

        趺陽三脈。其中以寸口侯十二經(jīng),以人迎,趺陽分侯胃氣。也有加上

        足少陰(太溪穴),以侯腎的。(第五版教材)仲景三部診法:張仲景

        在《傷寒雜病論》中常用寸口、趺陽、太溪三部診法。(第七版教材)

        21.下列不屬于痰飲致病特點(diǎn)的是

        A:蒙蔽心神

        B:致病廣泛

        C:變幻多端

        D:損傷脈絡(luò)

        【答案】:D

        【解析】:

        22.脾的募穴為

        -8-

        A:章門

        B:京門

        C:中府

        D:尺澤

        【答案】:A

        【解析】:

        23.朱砂安神丸的功用是

        A:鎮(zhèn)心

        B:安神

        C:兩者都選

        D:兩者都不選

        【答案】:C

        【解析】:朱砂安神丸和酸棗仁湯都屬于安神劑,具有安神的作用,

        其中朱砂安神丸的功用:鎮(zhèn)心安神,瀉火養(yǎng)陰;主治:心火偏亢,陰

        血不足。酸棗仁湯的功用:養(yǎng)血安神,清熱除煩;主治:肝血不足,

        虛熱內(nèi)擾證。

        24.根據(jù)五行歸類,腎之變動(dòng)為

        A:握

        B:憂

        C:噦

        D:栗

        【答案】:D

        -9-

        【解析】:

        25.含和、下兩法于一方的方劑是

        A:小柴胡湯

        B:葛根芩連湯

        C:小承氣湯

        D:大柴胡湯

        【答案】:D

        【解析】:

        26.飲證,癥見脘腹痞脹,泛吐清水,脘腹部水聲轆轆屬于

        A:痰飲

        B:懸飲

        C:溢飲

        D:支飲

        【答案】:A

        【解析】:飲證根據(jù)飲邪在體內(nèi)停留的位置的不同分為痰飲、懸飲、

        溢飲和支飲四型。痰飲:脘腹痞脹,泛吐清水,脘腹部水聲轆轆。懸

        飲:肋間飽滿,咳唾引痛,胸悶息促。溢飲:當(dāng)汗出而不汗出,身體,

        肢節(jié)疼重等。支飲:胸悶心悸,氣短不得臥等癥。

        27.1994-17.斑禿屬于

        A:血虛受風(fēng)

        B:精血不足

        C:腎陰不足

        -10-

        D:營血有熱

        E:心血不足

        【答案】:A

        【解析】:。片狀脫發(fā),顯露圓形或橢圓形光亮頭皮,稱為斑禿,多為

        血虛受風(fēng)所致。

        28.大黃?蟲丸的組方特點(diǎn)

        A:祛瘀

        B:生新

        C:和中

        D:補(bǔ)虛

        【答案】:C

        【解析】:大黃廑蟲丸主治:五勞虛極,形體贏瘦,腹?jié)M不能飲食,

        肌膚甲錯(cuò)、兩目黯黑者。其配伍特點(diǎn):諸藥合用,祛瘀血,清瘀熱,

        滋陰血,潤燥結(jié),為“緩中補(bǔ)虛”之方,即尤在涇《金匱心典》所說:

        “潤以濡其干,蟲以動(dòng)其瘀,通以去其閉”之意。這是此方的靈魂。

        29.2005-56.治療胸脅脹滿,目眩心悸,或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

        弦滑的最佳選方是

        A:十棗湯

        B:防己黃芪湯

        C:苓桂術(shù)甘湯

        D:真武湯

        E:五皮散

        -11-

        【答案】:C

        【解析】:胃中停飲,支撐胸脅,故胸滿脘痞,飲凌心肺故心悸、氣

        短。水飲中阻,清陽不升,則頭昏目眩。舌苔白滑,脈弦細(xì)滑,均系

        陽虛飲停之證。治用苓桂術(shù)甘湯,溫脾化飲。

        30.真人養(yǎng)臟湯與參苓白術(shù)散的共同藥物是

        A:淮山、茯苓

        B:當(dāng)歸、白芍

        C:木香、炙甘草

        D:人參、白術(shù)

        【答案】:D

        【解析】:

        31.表示藥物對作用的不同趨向性的是

        A:四氣

        B:五味

        C:歸經(jīng)

        D:升降浮沉

        【答案】:D

        【解析】:升降浮沉含義:是藥物對作用的不同趨向性。升,即

        上升提舉,趨向于上;降.即下達(dá)降逆,趨向于下;浮,即向外發(fā)散,

        趨向于外;沉,即向內(nèi)收斂,趨向于內(nèi)。歸經(jīng)含義:指藥物對于機(jī)體

        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藥對某些臟腑經(jīng)絡(luò)有特殊的親和作用。

        32.2001-80.促脈的主病有

        -12-

        A:陰寒內(nèi)實(shí)

        B:陽盛實(shí)熱

        C:氣血不足

        D:脾胃虛弱

        E:失血傷陰

        【答案】:B

        【解析】:。牢脈主陰寒內(nèi)盛,疝氣癥積之實(shí)證。邪氣牢固,而正氣未

        衰者,如陰寒內(nèi)積,陽氣沉潛于下,在脈象上則可表現(xiàn)為沉弦實(shí)大的

        牢脈。促脈的主病是陽盛實(shí)熱、氣血痰食停滯;亦見于臟氣衰敗。陽

        邪亢盛,熱迫血行,心氣亢奮,故脈來急數(shù);熱灼陰津則津血衰少,

        心氣受損,脈氣不相接續(xù),故脈有歇止而出現(xiàn)促脈。除陽氣外浮所致

        的促脈外,牢脈與促脈均主實(shí)證,故排除CDE。

        33.致病后可出現(xiàn)各種穢濁癥狀的邪氣是

        A:風(fēng)邪

        B:寒邪

        C:火(熱)邪

        D:濕邪

        【答案】:D

        【解析】:

        34.心經(jīng)治療臂叢神經(jīng)損傷的常用腧穴為

        A:青靈

        B:靈道

        -13-

        C:極泉

        D:少府

        【答案】:C

        【解析】:

        35.紫雪的功用是

        A: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B:清熱開竅,熄風(fēng)止痙

        C:化濁開竅,清熱解毒

        D:芳香開竅,行氣止痛

        【答案】:B

        【解析】:紫雪主治溫?zé)岵。瑹衢]心包及熱盛動(dòng)風(fēng)證。本方證既有熱

        閉心包,又見熱盛動(dòng)風(fēng),故以清熱開竅、熄風(fēng)鎮(zhèn)痙為主。A選項(xiàng)是安

        宮牛黃丸的功用,C選項(xiàng)是至寶丹的功用,D選項(xiàng)是蘇合香丸的功用。

        36.屬于羚角鉤藤湯證臨床特征的是

        A:皮膚蒸熱

        B:壯熱煩渴

        C:身熱夜甚

        D:高熱驚厥

        【答案】:D

        【解析】:

        37.體現(xiàn)“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理論的方劑是

        A:百合固金湯

        -14-

        B:二至丸

        C:一貫煎

        D:六味地黃丸

        【答案】:D

        【解析】:

        38.患者,女,26歲,已婚。胃脘隱痛,饑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

        干結(jié),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其病機(jī)是

        A:脾陰不足

        B:胃陰不足

        C:胃燥津虧

        D:胃熱熾盛

        【答案】:B

        【解析】:考查胃陰不足的臨床表現(xiàn)。

        39.2001-78.疽的產(chǎn)生原因是

        A:濕熱火毒內(nèi)蘊(yùn)

        B:肝火妄動(dòng),濕熱熏蒸

        C:暑濕阻于肌膚

        D:暴氣毒邪,襲于皮膚,傳注經(jīng)絡(luò)

        E:寒痰凝滯

        【答案】:E

        【解析】:癤的特點(diǎn)是患部形小而圓,紅腫熱痛不甚,根淺、膿出即

        愈,因外感火熱毒邪或濕熱蘊(yùn)結(jié)所致;疽患部漫腫無頭,皮不變,

        -15-

        疼痛不已,特點(diǎn)是難消、難潰、難斂,潰后易傷筋骨,一般指無頭疽。

        屬陰證,多為氣血虧虛,陰寒凝滯而發(fā)。

        40.內(nèi)庭穴為

        A:胃經(jīng)的合土穴

        B:胃經(jīng)的經(jīng)火穴

        C:胃經(jīng)的滎水穴

        D:胃經(jīng)的輸木穴

        【答案】:C

        【解析】:

        41.珍珠母丸的主治

        A:陰虛血少,神志不安

        B:陰血不足,肝陽偏亢

        C:肝血不足,虛熱內(nèi)擾

        D:心火偏亢,陰血不足

        【答案】:B

        【解析】:陰虛血少,神志不安是天王補(bǔ)心丹的主治,肝血不足,虛

        熱內(nèi)擾是酸棗仁湯的主治,心火偏亢,陰血不足是朱砂安神丸的主治。

        42.門氣墜所屬的證候是

        A:脾腎陽虛證

        B:肝郁脾虛證

        C:脾虛氣陷證

        D:脾腎氣虛證

        -16-

        【答案】:C

        【解析】:

        43.葛根芩連湯的主治證是

        A:表邪未解,邪熱人里證

        B:表邪未解,濕濁內(nèi)阻證

        C:表邪已解,邪熱人里證

        D:表邪未解,內(nèi)傷食積證

        【答案】:A

        【解析】:

        44.患者面萎黃,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心悸多夢,頭暈?zāi)?/p>

        眩,舌淡嫩,脈細(xì)弱,應(yīng)考慮為

        A:氣虛證

        B:氣陷證

        C:血虛證

        D:氣血兩虛證

        【答案】:D

        【解析】:氣血兩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是頭暈?zāi)垦?,少氣懶言,乏力自汗?/p>

        面淡白或萎黃,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脈細(xì)弱。

        45.1995-17.牙齒光燥如石,屬于

        A:腎陰枯涸

        B:陽明熱盛

        C:胃陰不足

        -17-

        D:燥邪犯肺

        E:肝腎陰虛

        【答案】:B

        【解析】:。牙齒光燥如石,為陽明熱甚,津液大傷;牙齒燥如枯骨,

        多為腎陰枯竭、精不上榮所致,可見于溫?zé)岵〉耐砥?,屬病重。兩?/p>

        注意區(qū)別。胃陰已傷會(huì)出現(xiàn)牙齒干燥。

        46.大失血時(shí)可導(dǎo)致

        A:氣虛

        B:氣脫

        C:氣滯

        D:氣閉

        【答案】:B

        【解析】:

        47.強(qiáng)調(diào)脾、腎二臟在虛勞中重要性的中醫(yī)著作是

        A:《內(nèi)經(jīng)》

        B:《金匱要略》

        C:《諸病源候論》

        D:《醫(yī)宗必讀》

        【答案】:D

        【解析】:

        48.陰疽,治療常用

        A:四妙勇安湯

        -18-

        B:陽和湯

        C:吳茱萸湯

        D:當(dāng)歸四逆湯

        【答案】:B

        【解析】:吳茱萸——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溫中補(bǔ)虛,降逆止

        嘔;當(dāng)歸四逆湯——血虛寒厥證——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通脈;陽和湯—

        —陰疽——溫陽補(bǔ)血,散寒通滯。四妙勇安湯——熱毒熾盛之脫疽—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49.記載“雷公炮制十七法”的本草著作是

        A:《炮炙論》

        B:《炮炙大法》

        C:《修事指南》

        D:《飲膳正要》

        【答案】:B

        【解析】:《炮炙大法》作者繆希雍,書中所述的“雷公炮制十七法”

        對后世影響很大。

        50.2001-17.咳聲清脆者,多屬

        A:寒濕

        B:燥熱

        C:肺氣不宣

        D:腎水不足

        E:肺實(shí)

        -19-

        【答案】:B

        【解析】:??嚷曋貪峋o悶多屬寒濕;咳聲清脆多屬燥熱;夜間咳甚多

        見于腎水虧;無力作咳,咳聲低微,咳出白沫,兼有氣促多見于肺氣

        虛。

        二、多選題(共30題)

        51.天南星的功效包括

        A:清熱化痰

        B:燥濕化痰

        C:祛風(fēng)止痙

        D:降逆止嘔

        【答案】:BC

        【解析】:天南星藥性辛溫而燥,有毒,能燥濕化痰,祛風(fēng)止痙,散

        結(jié)消腫。主治濕痰、寒痰證;眩暈、中風(fēng)、癲癇、口眼歪斜、破傷風(fēng)、

        半身不遂。

        52.瓊玉膏的藥物組成包含

        A:生地

        B:白蜜

        C:人參

        D:茯苓

        【答案】:ABCD

        【解析】:瓊玉膏的藥物組成為人參、生地黃、白茯苓、白蜜。

        53.酸棗仁湯的辨證要點(diǎn)包括

        -20-

        A:虛煩不眠

        B:咽干口燥

        C:舌紅

        D:脈弦細(xì)

        【答案】:ABCD

        【解析】:

        54.逍遙散中,薄荷的作用是

        A:透疹利咽

        B:透達(dá)肝經(jīng)郁熱

        C:清利頭目

        D:疏肝行氣

        【答案】:BD

        【解析】:逍遙散——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肝郁血虛脾弱證,其

        中,加薄荷少許,既可疏散郁遏之氣,又能透達(dá)肝經(jīng)郁熱。

        55.內(nèi)傷發(fā)熱的常見病因有

        A:肝氣郁結(jié)

        B:陰虛火旺

        C:瘀血內(nèi)結(jié)

        D:氣虛血虧

        【答案】:ABCD

        【解析】:

        56.1994-155.《丹溪心法》認(rèn)為腰痛病機(jī)多為

        -21-

        A:溫?zé)?/p>

        B:疼血

        C:腎虛

        D:寒凝

        【答案】:ABC

        【解析】:?!兜は姆?腰痛》謂:“腰痛主濕熱,腎虛,瘀血,挫閃,

        有痰積”。

        57.下焦病證多為肝腎陰傷,故可出現(xiàn)

        A:身熱面赤

        B:口舌干燥

        C:神倦耳聾

        D:手足蠕動(dòng)

        【答案】:ABCD

        【解析】:下焦病證是指溫?zé)嶂胺讣跋陆梗賷Z肝腎之陰,以身熱

        顴紅,手足蠕動(dòng)或瘛疭,舌絳苔少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候。臨床表現(xiàn)身

        熱顴紅,手足心熱,口燥咽干,神倦,耳聾,或見手足蠕動(dòng),瘛疭,

        心中儋儋大動(dòng),舌絳苔少,脈細(xì)數(shù)或虛大。

        58.下列藥物中,既能止血、又能利尿的有

        A:蒲黃

        B:小薊

        C:白茅根

        D:血余炭

        -22-

        【答案】:ABCD

        【解析】:

        59.下列井穴中,位于指甲角橈側(cè)0.1寸的有

        A:少商

        B:商陽

        C:少?zèng)_

        D:少澤

        【答案】:ABC

        【解析】:

        60.心悸怔忡,心胸憋悶疼痛,痛引肩背內(nèi)臂,時(shí)發(fā)時(shí)止的病因常見

        A:瘀阻腦絡(luò)

        B:瘀血內(nèi)阻

        C:痰濁停聚

        D:陰寒凝滯

        【答案】:BCD

        【解析】:

        61.1998-155.陽氣虛衰之胸痹的主證為

        A:胸悶氣短

        B:心悸汗出

        C:畏寒肢冷

        D:舌苔白膩

        -23-

        【答案】:ABC

        【解析】:陽氣虛衰之胸痹的主證為胸悶氣短,甚則胸痛徹背,心悸,

        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蒼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

        白或紫暗,脈沉細(xì)或沉微欲絕。

        62.1994-130.舌下絡(luò)脈青紫且粗為

        A:心脾火毒

        B:痰食內(nèi)阻

        C:寒凝血瘀

        D:氣滯血瘀

        【答案】:CD

        【解析】:。舌下絡(luò)脈青紫多為瘀血所致。

        63.下列荮物中具有補(bǔ)肝腎、強(qiáng)筋骨、安胎之功的是

        A:鹿茸

        B:杜仲

        C:續(xù)斷

        D:補(bǔ)骨脂

        【答案】:BC

        【解析】:鹿茸的功效:壯腎陽,益精血,強(qiáng)筋骨,調(diào)沖任,托瘡毒。

        杜仲的功效:補(bǔ)肝腎,強(qiáng)筋骨.安胎。續(xù)斷的功效:補(bǔ)益肝腎,強(qiáng)筋

        骨,止血安胎,療傷續(xù)折。補(bǔ)骨脂的功效:補(bǔ)腎壯陽,固精縮尿,溫

        脾止瀉,納氣平喘。綜上具有補(bǔ)肝腎、強(qiáng)筋骨、安胎之功的中藥是杜

        仲和續(xù)斷。

        -24-

        64.肝火熾盛和肝陽上亢證可共見的癥狀為

        A:面紅目赤

        B:頭重腳輕

        C:脈弦

        D:失眠多夢

        【答案】:ACD

        【解析】:肝火熾盛和肝陽上亢證可共見的癥狀為眩暈耳鳴、面紅目

        赤、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舌紅脈弦數(shù)。B選項(xiàng)頭重腳輕為肝陽上亢,

        肝腎陰虛于下的表現(xiàn)。肝陽上亢證的脈象多弦有力或弦細(xì)數(shù),肝火熾

        盛證的脈象多弦數(shù)。

        65.延胡索臨床應(yīng)用于

        A:冠心病、心絞痛

        B:胸痹痛

        C:心律失常

        D:風(fēng)濕痹痛

        【答案】:ABCD

        【解析】:

        66.1999-122.2004-114.“先天之本”與“后天之本”關(guān)系中最根本

        的是

        A:腎的蒸化有助于氣血的生成

        B:脾胃運(yùn)化依賴于腎的蒸化

        C:腎的生理活動(dòng)依賴于水谷精微之榮養(yǎng)

        -25-

        D:腎中精氣的充盈依賴于水谷精微之培育

        【答案】:BD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先天之本”腎與“后天之本”脾之

        間關(guān)系,脾腎兩者首先表現(xiàn)為先天與后天的互促互助關(guān)系;脾主運(yùn)化

        水液,腎為主水之臟,脾腎的關(guān)系還表現(xiàn)在水液代謝方面。先天后天

        相互資生:脾主運(yùn)化水谷精微,化生氣血,為后天之本;腎藏先天之

        精,是生命之本原,為先天之本。脾的運(yùn)化水谷,是脾氣及脾陰脾陽

        的協(xié)同作用,但有賴于腎氣及腎陰腎陽的資助和促進(jìn),始能健旺;腎

        所藏先天之精及其化生的元?dú)猓噘嚻膺\(yùn)化的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

        谷氣的不斷充養(yǎng)和培育,方能充盛。后天與先天,相互資生,相互促

        進(jìn)。先天溫養(yǎng)激發(fā)后天,后天補(bǔ)充培育先天。

        67.2003-134.下列方劑中,組成藥物不含干姜的是

        A:溫脾湯

        B:四逆散

        C:理中丸

        D:健脾丸

        【答案】:BD

        【解析】:BD。四逆散:炙甘草、枳實(shí)、柴胡、芍藥;健脾丸:白術(shù)、

        木香、黃連、甘草、白茯苓、人參、神曲、陳皮、砂仁、麥芽、山楂、

        山藥、肉豆蔻。

        68.肺與腎在生理上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主要表現(xiàn)為

        A:呼吸及納氣的協(xié)調(diào)

        -26-

        B:精氣的生成和輸布

        C:宣發(fā)與肅降的協(xié)調(diào)

        D:水液代謝的協(xié)調(diào)

        【答案】:AD

        【解析】:

        69.督脈可以治療

        A:中風(fēng)

        B:昏迷

        C:熱病

        D:頭面病

        【答案】:ABCD

        【解析】:督脈主治中風(fēng)、昏迷、熱病、頭面病。

        70.仙鶴草的功效是

        A:收斂止血

        B:補(bǔ)虛

        C:止痢

        D:截瘧

        【答案】:ABCD

        【解析】:仙鶴草的功效是收斂止血,補(bǔ)虛,止痢,截瘧。故答案應(yīng)

        選ABCD。

        71.決定針刺深度的因素有

        A:手法

        -27-

        B:病情

        C:體質(zhì)

        D:年齡

        【答案】:BCD

        【解析】:

        72.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歸經(jīng)是用以表示藥物作用趨向的性能

        B:不歸某經(jīng)的藥對該經(jīng)不可能有作用

        C:歸經(jīng)的定位概念與解剖上臟器是一致的

        D:歸經(jīng)是指藥物發(fā)生作用的主要部位

        【答案】:ABC

        【解析】:

        73.2003-142.汗證的主要治法是

        A:調(diào)和營衛(wèi)

        B:清化濕熱

        C:益氣固表

        D:滋陰降火

        【答案】:ABCD

        【解析】:。汗證分四型:肺衛(wèi)不固,營衛(wèi)不和,陰虛火旺,邪熱郁蒸,

        故治療相應(yīng)的為益氣固表,調(diào)和營衛(wèi),清化濕熱,滋陰降火。

        74.2009-127.心血瘀阻的原因主要是

        A:陽氣不足,血脈寒滯

        -28-

        B:痰濁凝聚,血脈不暢

        C:心肝火旺,灼耗心陰

        D:勞倦感寒或情志刺激

        【答案】:ABD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于心血瘀阻病機(jī)形成原因的理解。心

        血瘀阻,多由心陽心氣素虛,血脈寒滯,或痰濁凝聚,血脈郁阻不暢

        所致,且常因勞倦感寒,或情志刺激誘發(fā)或加重。心肝火旺,可灼耗

        心陰,則可致肝火上炎或陰虛火旺。

        75.麻黃湯的配伍特點(diǎn)是

        A:宣降配伍

        B:酸甘化陰

        C:相須為用

        D:辛甘化陽

        【答案】:AC

        【解析】:麻黃湯配伍特點(diǎn):(1)為麻、桂相須,發(fā)衛(wèi)氣之閉以開腠理,

        透營分之郁以暢營陰,則發(fā)汗解表之功益彰;(2)麻、杏相使,宣降

        相因,則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76.下列屬于風(fēng)邪性質(zhì)和致病特點(diǎn)的是

        A:為陽邪.其性炎熱

        B:風(fēng)為百病之長

        C:為陽邪,傷經(jīng)耗氣

        D:為陽邪,易襲陽位

        -29-

        【答案】:BD

        【解析】:風(fēng)邪的性質(zhì)和致病特點(diǎn)為陽邪,其性開泄。

        77.清熱劑適用于

        A:陽明經(jīng)熱盛證

        B:熱人營血證

        C:氣陰虛內(nèi)熱證

        D:陽明腑實(shí)證

        【答案】:ABD

        【解析】:

        78.1992-125.1995-124.臟腑失調(diào)病機(jī)主要表現(xiàn)于

        A:臟腑功能太過或不及

        B:先天稟賦不足臟腑衰弱

        C:臟腑本身陰陽氣血失常

        D:氣血津液生成不足

        【答案】:AC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臟腑失調(diào)病機(jī)主要表現(xiàn),臟腑失調(diào)的病機(jī),

        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gè)方面:一是各臟腑生理功能的太過或不及,以及各生

        理功能之間的失調(diào);二是臟腑本身的陰陽、氣血失調(diào)。

        79.2008-156.具有益氣滋陰作用的方劑有

        A:一貫煎

        B:炙甘草湯

        C:玉液湯

        -30-

        D:養(yǎng)陰清肺湯

        【答案】:BC

        【解析】:BC。炙甘草湯益氣滋陰,通陽復(fù)脈;玉液湯益氣生津,潤

        燥止渴。而一貫煎和養(yǎng)陰清肺湯主要是滋陰,不益氣。

        80.下列選項(xiàng)中,符合臌脹病的危急癥狀有

        A:腹大如甕

        B:吐血便血

        C:腹壁脈絡(luò)暴露

        D:神昏抽搐

        【答案】:BD

        【解析】:

        -31-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quán)行為,請第一時(shí)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