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手表真的完全“不怕水”嗎?科學觀點是說...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坊間流言。然而很少人去求證這些流言的真實性,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真事。在這里,小編必須提醒大家,凡事不能片面的聽取別人所說,一定要確實有了官方證實才能相信。
防水手表
市場上手表種類繁多,有不少手表都標榜可以防水。近日,讀者朱先生給本報生活實驗室打來熱線電話,他說自己購買了一款防水手表,在洗手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手表竟然進了水。
防水手表洗個手就進水了
朱先生說,手表買來后的第三天,他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手表里竟然出現(xiàn)了潮氣?!拔抑徊贿^是戴著手表洗了洗手,這水怎么就進去了?”朱先生說,讓他感到納悶的是,明明說好的防水手表,怎么洗個手就進水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朱先生遇到的情況并不是個案。那么,說好的防水手表為啥不防水了呢?在逛一些表店的時候,不少消費者都會看到,一些商家為了顯示自家的手表可以防水,干脆將手表直接浸泡在水中,而浸泡在水里的手表看上去安然無恙。
防水標識是實驗室中測得
其實,無論是機械表還是石英表,都屬于精密儀器,在日常佩戴中,手表要承受很多來自外來的負荷與壓力,譬如震動、灰塵、磁力、溫度波動以及水。其中最常見的損壞是來自震動和進水。世界上的第一款防水手表生產(chǎn)于1926年,距今已有91年的歷史。雖然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的發(fā)展,手表的防水設(shè)計已經(jīng)十分普及,但是不少人在使用中依然會出現(xiàn)手表進水的情況。
在防水手表中,經(jīng)??梢钥吹胶笊w印有“WATER RESISTANT”或“WATER PROOF”的英文字樣。手表的防水依靠表鏡、后蓋、把頭等處的防水膠圈而達到相應(yīng)的標準。關(guān)于手表的防水性能,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即凡是標明防水的手表,最低要耐受2個大氣壓,即20米水深處不進水。30米防水表示手表可以耐受3個大氣壓。不過,這些標準的測定是在實驗室進行的,溫度保持在20℃到25℃,且手表和水都呈靜止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手表如果能夠防水,即是合格的。不過,在實際生活中,水溫、水流并不是嚴格按照實驗室標準,因此,在使用中,不少消費者由于自身的使用不當,導致了本應(yīng)防水的手表出現(xiàn)了進水的情況。
防水圈老化會導致進水
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分析,有的人會戴著手表去洗熱水澡、蒸桑拿,而恰恰是這種行為會對防水手表造成嚴重的危害。無論是標注防水30米、50米、100米、甚至200米的手表都禁止?jié)擦軣崴?,這是因為即使是達到水深200米的防水手表依然用橡膠圈和防水膏來進行防水,當溫度上升時,橡膠圈會膨脹,防水膏會變稀。而溫度一下降,橡膠圈就收縮,防水膏會變黏稠。溫度反復變化下就可能使原本嚴絲合縫的表殼產(chǎn)生小縫隙,讓水乘虛而入。還有的人會在水中對腕表進行手動上弦或是調(diào)時間的操作,這樣也會導致表殼進水,這是因為表的按鈕是防水的薄弱點,如果在不恰當?shù)臅r機操作,對手表的防水性能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在佩戴防水手表時,不僅不能在水中使用額外功能,而且還要保證手表的防水鎖把在下水前是完全緊實的。此外,手表沾染化妝品、佩戴手表下海以后沒有及時用清水沖洗也會導致防水圈老化。
手表的防水等級
等級1:
30米至50米為日常防水(標識:30M、3ATM、3BAR),可以抵抗少量洗手洗臉濺水還有下小雨時飄落的雨點,但是注意都不能時間過長。
等級2:
100米至200米,(標識:100M、10ATM、110BAR)可進行游泳的活動,但是只適用于淺泳。
等級3:
300米及以上(標識:300M、30ATM、30BAR),可進行水上運動或自由潛水。 (記者 李環(huán)宇)
(內(nèi)容整理自“科普中國”、“科學辟謠平臺”)看了這篇文章后大家心里的疑惑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呢?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推薦內(nèi)容
-
如何培養(yǎng)積極的心態(tài)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難揣測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但是我們可以根據(jù)一些知識的細節(jié),去假設(shè)判斷一些人的心理,也包括對自己的心理的認知。...
-
從細菌細胞中分離質(zhì)粒DNA的自動化
從細菌中分離質(zhì)粒DNA是一種重要的分子生物學方法,用于產(chǎn)生用于優(yōu)選下游反應(yīng)的模板DNA。質(zhì)粒分離方法是基本的; 然而,高通量質(zhì)粒DNA提取一
-
一滴唾液定孩子未來?事實又是什么?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傳播者,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在沒有獲得真正證實的消息之前,千萬不能隨意散播謠言,很容易造成以訛傳訛...
-
“食腦蟲”就是吃腦子的蟲子?具體什么情況呢
當我們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時候,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應(yīng)。因為信息碎片化,很多小伙伴現(xiàn)在上網(wǎng)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論,其實很多...
-
遺傳變異大大增加輕度非吸煙者的肺癌風險
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和一項關(guān)于肺癌的主要遺傳流行病學研究的合作者已經(jīng)確定了一種遺傳變異,即使從未吸煙或輕度吸煙者,這種...
-
新發(fā)現(xiàn)的生物標志物可預(yù)測可能從HER2靶向藥物中獲益的患者
為了進一步個性化治療并避免過度治療患者,約翰霍普金斯Kimmel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一項使用PET掃描的新研究已經(jīng)確定了一種生物標志
-
心理知識:兒童最可怕的心理習慣
今天也是照常給大家說說心理方面的常識。很多人提到心理這兩個字是沒有概念的,以為這個東西是不需要去在意的。其實不然,隨著科學知識...
-
吃零食,真的對孩子不好嗎?其實真相是...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見各種各樣的流言,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思考和辨認其實 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謠言有很多破綻。所以今天,小編照常給大家辟謠一則
-
白藜蘆醇能預(yù)防心血管疾?。繉嶋H是這樣...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傳播者,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在沒有獲得真正證實的消息之前,千萬不能隨意散播謠言,很容易造成以訛傳訛...
-
基因治療與聽力損失的生物治療
路德維希·馮·貝多芬在20多歲時就患有耳聾。為了對抗這種聽力損失,作曲家轉(zhuǎn)向了1813年的先進技術(shù),并委托他的機械頭腦的同時代人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