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識:說謊的人眨眼快_說謊的人為何眨眼快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難揣測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但是我們可以根據(jù)一些知識的細節(jié),去假設判斷一些人的心理,也包括對自己的心理的認知。
說謊的人眨眼快,長這么大,相信你或多或少都說過一些謊吧,不懂你在說謊的時候都有哪些表現(xiàn)?說謊的人眨眼快,你知道嗎?
眨眼是我們每隔幾秒鐘便會做的小動作。眨眼有快有慢,有時“目不轉睛”、有時“撲閃撲閃”。其實,除了空氣濕度等客觀因素,眨眼的快慢還與心情密切相關。
等待流星出現(xiàn)許愿、看電影到了精彩時刻,與心愛的人面對面,我們都恨不得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錯過了重點。因此,眼睛眨得越少,說明人們越專心,越不想被打擾。但是,如果眨眼次數(shù)變少,并且每次眨眼時閉眼的時間明顯延長,則說明主人有些不耐煩了,潛意識里希望對方消失在視線里,是“拒絕”的潛臺詞。
眨眼頻率快且輕巧,也就是眼睛“撲閃撲閃 ”的,則是感興趣的標志,說明他的大腦正在積極思考。因此,如果發(fā)言時講得精彩,那么你會觀察到,聽眾們的眼睛都是亮閃閃的。
此外,一個人說謊時,他的眨眼頻率首先會下降,因為他想保持冷靜,使自己看上去“不留痕跡”,以便“睜著眼說瞎話”;然而,只要說謊,人就會控制不住地感到焦慮、擔心,這種情緒下,又會情不自禁地引起快速眨眼。因此,眨眼頻率先慢后快,是典型的說謊標志。
值得警惕的是,如果無論什么情況,一個人總愛“擠眉弄眼”,則要擔心他是否有“抽動癥”等疾病了,最好到相關醫(yī)院檢查一下。
有時候,因為情況需要我們不得不說一些謊,我們認為自己掩藏得很好,但是肢體的某些動作有時候暴露了我們的一些心理想法,來看看說謊時一般都有哪些表現(xiàn)?
動作一:觸摸鼻子
觸摸鼻子的動作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幾下,有時甚至只是略微輕觸。說話者觸摸鼻子意味著他在掩飾自己的謊話,聆聽者做這個手勢則說明他對說話者的話語表示懷疑。
科學家發(fā)現(xiàn),當人們撒謊時,一種名為兒茶酚胺的化學物質就會被釋放出來,從而引起鼻腔內部的細胞腫脹,導致鼻腔的神經(jīng)末梢傳送出刺癢的感覺。
動作二:用手遮住嘴巴
下意識地用手遮住嘴巴,表示撒謊者試圖抑制自己說出那些謊話。有時候人們是用幾個手指或緊握的拳頭遮著嘴,但意思都一樣。有的人會假裝咳嗽來掩飾自己遮住嘴巴的手勢。
動作三:臉轉向別處
在試圖掩蓋一個彌天大謊時,很可能會把臉轉向別處,以躲開聽話人注視的目光。
動作四:抓撓脖子
抓撓脖子的動作是:用食指(通常是用來寫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抓撓脖子側面位于耳垂下方的那塊區(qū)域。當口頭語言和這個手勢不一致時,矛盾會格外明顯。比如,某個人說“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但同時他卻在抓撓脖子,實際上他并沒有理解。
動作五:拉拽衣領
撒謊會使敏感的面部與頸部神經(jīng)組織產(chǎn)生刺癢的感覺,于是人們不得不通過摩擦或者抓撓的動作消除這種不適。這種現(xiàn)象不僅能解釋為什么人們在疑惑的時候會抓撓脖子,它還能解釋為什么撒謊者在擔心謊言被識破時,就會頻頻拉拽衣領。
有時候很多肢體語言是能夠給我們很多提示的,我們能夠通過一些肢體的動作就知道對方是否在說謊。
回憶一下,你在說謊時都有哪些表現(xiàn)?當然,上面只是幾個情況,還有很多動作都能夠看出來是否說謊,在這里我們就不一一表述了。
所以說,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加大,人們現(xiàn)在把越來越多的目光放到了一個人的心理情況上。確實,每個人的抗壓指數(shù)是有限的,一個平時看著正常的人,也許她就有輕微的抑郁癥,但是因為沒有去重視,最后往往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今天,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識,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
推薦內容
-
病毒被揭示是人類進化的主要驅動力
病原體與宿主之間的持續(xù)戰(zhàn)斗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進化的關鍵驅動因素,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工具在物種和基因組之間全面研究這些...
-
研究人員確定與ADHD易感性相關的基因
由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團隊發(fā)現(xiàn),Latrophilin 3基因(LPHN3)中的某些變異體可作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
-
吃貨須知:楊梅生蟲的真假流言?大家都來看看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我們在獲取信息的時候很容易被帶跑方向。有時候真相也許并不是網(wǎng)上說的那樣,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和獨立...
-
黃鱔是吃避孕藥長大的?需要好好科普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我們在獲取信息的時候很容易被帶跑方向。有時候真相也許并不是網(wǎng)上說的那樣,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和獨立...
-
研究發(fā)現(xiàn)北美小鹿中普遍存在瘧疾寄生蟲
引起瘧疾的寄生蟲可能潛伏在視線范圍內,包括北美的鹿。分析來自佛羅里達州33只養(yǎng)殖白尾小鹿的血液樣本的研究人員報告說,在生命的前八...
-
古代病毒涉及多發(fā)性硬化癥
本周在Embo發(fā)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學家表明,古老的病毒參與了可能導致多發(fā)性硬化癥的急性炎癥防御反應 - 這是一種無法
-
科學家們第一次使用CRISPR-Cas9靶向活細胞中的RNA
存儲在DNA中的遺傳密碼決定了從我們眼睛的顏色到我們對疾病的易感性的一切。這促使科學家對人類基因組進行測序并開發(fā)改變遺傳密碼的方法,
-
牛奶不助眠,菠菜不補鐵!這些生活誤區(qū)你中招了嗎?需要好好科普
當我們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時候,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應。因為信息碎片化,很多小伙伴現(xiàn)在上網(wǎng)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論,其實很多...
-
中國罐頭走遍世界,但中國人自己不吃!?來看學者的建議
相信很多人都被“誤導”過。因為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信息非常豐富和更新迅速,還沒等我們了解事情的詳情,下一秒就又反轉了。所以大家在獲取信息...
-
心理知識:為什么我們老是傷害最親的人
心理這個詞最近被提及的頻率是越來越高了。其實在國外有一個職業(yè)特別吃香,那就是心理醫(yī)生。為什么呢?因為國外特別是西方有幾個國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