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生酮飲食減肥?事實又是什么?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我們在獲取信息的時候很容易被帶跑方向。有時候真相也許并不是網上說的那樣,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和獨立的理解。
營養(yǎng)知識謠言
黃瓜和花生不能一起吃?酸性食物對健康有害?關于營養(yǎng)的謠言,你踩雷了嗎?“我是科學家”第十期演講現(xiàn)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不僅幫助我們粉碎了很多日常聽到的謠言,還手把手教大家健康生活的“十個拳頭”原則。
何麗演講視頻:
以下為何麗演講實錄:
我是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的何麗,專門研究營養(yǎng)學。
學營養(yǎng)有好處——什么好處呢?
首先對自己好,自己受益;其次,家人受益;再其次,讓民眾受益 。
(演講嘉賓何麗:《 生酮飲食減肥?堿性食物養(yǎng)生?……別再被這些營養(yǎng)謠言騙了! 》)
今天我就想分享一些營養(yǎng)知識,幫助大家辨別一些謠言,不要再被這些營養(yǎng)謠言欺騙。
01食物相生與相克?很多人都聽過一些“食物相生相克”的說法。這種說法由來已久。
我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十來年前,我去美國一個常青藤大學進修。趕上假期,就和朋友相約南部自駕游去大沼澤地國家公園(Everglades National Park),那是個很原生態(tài)的公園,里面可以看鱷魚。
在來的路上,朋友的先生開車。我和她坐在后面,一邊聊天一邊吃花生米——這花生米是前一天晚上我們自己煮好的。到了公園門口,看見有賣黃瓜的,是美國農民種的黃瓜。我們毫不猶豫地買了。
朋友夫妻在美國待的時間長,他們覺得美國的食品安全值得信賴;所以買了黃瓜,拿餐巾紙擦了擦就吃了。我由于從事營養(yǎng)食品安全工作,沒洗的黃瓜總覺得有點忐忑,就拿出一把小刀給削了皮,也吃了。
一路進去玩,就不表了。幾個小時以后出來,我朋友說不行,肚子很疼、腸鳴音陣陣,得找?guī)?。沒辦法,得趕緊。雖然油挺滿的,但還是得奔加油站——只有加油站才有廁所。她出來了說,“我想起來了,黃瓜和花生米根本就不能一起吃,是相克的。你看我這還有一本書?!?
她確實相信“食物相克”這個東西,因為我朋友在美國是做針灸的。她的話音剛落,她先生說“不行不行,我也肚子疼?!币采蠋チ恕N液芷婀?,“你先生不是沒有吃花生米嗎?我花生米和黃瓜都吃了,為什么我沒有事?!苯Y果那一路上,就不停地上加油站,不停地找bathroom,玩也沒玩好。
你們想想,問題出在哪?
黃瓜,沒洗的黃瓜。
其實有關“食物相克”的話題,80多年前,就在南京廣為流傳:“吃香蕉再吃芋頭會相克”,還有“香蔥和蜜不能共食”,甚至連維生素C和蝦也不能一塊吃。
當時南京大學有一位科學家,鄭集教授。他也是我們營養(yǎng)界的一個典范——活得最長的典范。老人家從1900年活到了2010年,活了110周歲、111虛歲。
當時,老人家收集了很多“食物相克”的說法,有180多對。他選擇了很多動物,有老鼠、猴子、狗,進行實驗,把這些謠傳“相克”的食物喂給它們吃,他自己也吃了好多。后來發(fā)現(xiàn),什么事都沒有;動物和人都好著呢。
后來他就得出一個結論: 食物相克可能是因為本身吃的人是過敏體質 ?,F(xiàn)在我們還有一個新的說法,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叫“ 食物不耐受 ”——有些食物,有人吃完以后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還有就是食物不干凈——比如我剛才說,我朋友吃了不干凈的黃瓜。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 食物本身有毒 。比方有人說,香蔥和蜂蜜不能擱一塊吃,會死人的。也有可能,為什么?因為這個蜂蜜本來就是由有毒的花蜜釀造出來的。
過去的年代,我們沒有高深的科學技術,也沒有顯微鏡可以去看,甚至取個糞便,怎么查也不知道。同樣的事發(fā)生兩遍,郎中或者雜學者就記錄下來了——很多人說李時珍實際上是一個雜學者,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懂,他寫的《本草綱目》記載了“食物相克”理論。以訛傳訛,就這么流傳下來了。
所以我要告訴大家,實際上很多東西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危險,不會相克;但是食物過敏還是要關注一下。
02“酸性體質”與“堿性食物”還有一個,就是大家說的“酸堿體質”,由來已久。實際上,在很多年前,我就寫過相關的文章。
去年一個叫歐陽·羅伯特(Robert O. Young)的人被抓起來了,被罰了一億美元。為什么罰他?
他造假,害的很多癌癥病人耽誤了治療,甚至搭上了性命。
很多人迷信“堿性食物”,覺得吃堿性的食物好,吃酸性的食物不好。很多時候,我們判斷食物的酸堿性,首先是嘗味道:吃起來酸的,是酸性的;吃起來很澀,是堿性的。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pH試紙:如果pH試紙變紅,就是酸性的;變藍,就是堿性的。
其實這些都不準。我們專門有一門學科叫“食物化學”,就把食物分成呈堿性的和呈酸性的。怎么分的?把食物燃燒或消化分解變成灰分,然后去測其中的礦物質成分。如果一類食物,灰分中比較多的是硫、磷、氯等等非金屬元素,加水變成酸(硫酸、磷酸還有鹽酸),就稱為“酸性食物”。還有一類,留下的是鉀、鈉、鐵、鎂等等金屬元素,加水變成堿(呈堿性的溶液),這些就稱為“堿性食物”。
這樣一分類,我們吃的所有魚、禽、肉、蛋、奶,一些豆腐、豆制品,還有一些主食——因為含有較多硫、磷和氯——都變成了“酸性食物”。植物性的食物,比方說蔬菜、水果,還有茶葉、葡萄酒,這些就變成“堿性食物”。
如果按照“酸性食物都不能吃、會變成酸性體質”說法的話,那很多食物都是不能吃的;而且食物絕對影響不了身體的pH值。你想想看,血液,pH恒定保持在7.35-7.45之間;胃,總是在很酸的環(huán)境中;腸道里的液體,總是比較堿性的。一旦發(fā)生了改變,身體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如果你的身體從微微堿性變成酸性,那不是說要得癌癥了——可能都等不到得癌癥,要馬上去醫(yī)院搶救。為什么?那叫“呼吸性酸中毒”,或者“代謝性酸中毒”。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體質突然變成堿性,也是身體出了問題。因為 我們的身體有三大系統(tǒng)——體液緩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來調節(jié)你體液的酸堿性,使之維持在恒定的范圍內 。
03牛奶將人類送進癌癥的墳墓?說完這個,我們再說牛奶。其實我是一個牛奶控,天天都喝牛奶。我從30歲開始喝牛奶,30歲以前我不喝——我是乳糖不耐受者,我一喝牛奶就肚子疼、肚子脹,所有的不耐受癥狀都在我身上出現(xiàn)。
后來我就做了一個課題,就是測老年人的骨密度跟喝牛奶和補鈣的關系。后來我也去測了一下自己的骨密度,我才30歲,但我覺得我比那些老人好不了多少。從此以后我就注意多做一些足跟沖擊運動,然后加上補鈣——就是喝牛奶。
我做過很多年有關骨骼健康的研究,我發(fā)現(xiàn) 很多的鈣補充劑都沒有牛奶補鈣的效果好 :因為牛奶含乳酸鈣,還含酪蛋白磷酸肽來促進鈣的吸收,而且還含有優(yōu)質蛋白。
但是偏偏有人說,“牛奶將人類送進了癌癥的墳墓”—— 天哪,這還能喝嗎?好多人被嚇住了,包括“高端人群”——文化層層次很高的、職位很高的人。
這個觀點從哪里來的?
有一本書,叫《救命飲食:中國健康調查報告》,是美國的柯林·坎貝爾(T. Colin campbell)寫的。事實是他做了一個實驗:把黃曲霉毒素喂給小白鼠吃,誘導出來肝癌;然后把小白鼠飼料中的蛋白質全部換成牛奶中的酪蛋白。之后發(fā)現(xiàn),跟那些不吃這么多酪蛋白的小鼠比,腫瘤長得更大了。他就得出一個結論:牛奶中的酪蛋白可以促進癌癥的發(fā)生。
這個可信嗎?
不可信。
首先,人和耗子是兩回事,而且我們人不會所有需要的蛋白質都來自于牛奶。最重要的一點,實驗對象本身就是癌癥的小鼠。所以這個說法是不可信的,該喝還得喝,補鈣效果更好。
04維D和鈣片長期服用致癌?最近發(fā)生了一件事:《驚悚:維生素D和鈣片跌下神壇!被曝長期服用致癌!》,又嚇你一下。這個文章是美國波士頓的塔夫茨(Tufts University)大學,一個叫張芳芳(Fangfang Zhang)的研究人員跟哈佛大學聯(lián)合發(fā)表的。
文章結論其實是這樣的:在鈣和維生素D攝入充足的情況下,額外服用補充劑可能沒有什么好處,如果吃了太多維生素D,可能會對癌癥有一定促進作用。這個結論,是鼓勵你多從食物里攝食一些維生素和鈣,而不要服用太多補充劑。
有人就加以演繹,說“你看教授都說了,吃多了維生素和補充劑會得癌癥。”中國人翻譯起來就變成“跌下神壇”——但它本來就不在神壇上面。
我要告訴大家: 維生素D很好。促進鈣的吸收,對人從頭到腳都有很好的健康效益;鈣片該吃也還得吃 。我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每五年就對全國人民的營養(yǎng)健康狀況做一次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我們國人某些微量營養(yǎng)素是攝入不足的。
我們國家(尤其是北京和東北)緯度比較高,冬春季節(jié)的時候,陽光中的紫外線沒有UVB,我們的身體皮膚下的7-脫氫膽固醇很難生成維生素D3。這個時候,我希望大家能補充一些維生素D,尤其是老年人、小朋友,還有那些office lady——不曬太陽的、出門三步要打傘的人,大家一定要注意補充。
05風靡一時的“生酮飲食”我們再來看這個風靡一時的“生酮飲食”——
在營養(yǎng)學界,我們提倡的“ 平衡膳食 ”,三大宏量營養(yǎng)素的供能比是這樣的(如圖左):脂肪占到20%-30%,蛋白質10%-15%,碳水化合物——就是我們的主食,要占到50%到65%。
生酮飲食呢?看看右圖,脂肪供能比占到80%,蛋白質占到15%,還OK,但碳水化合物只有5%,相當于你根本就不能吃主食——5%折合成主食只有25克。也就是說,所有的供能都要由脂肪來提供。
左邊這個人大家都認識,藝人鐘麗緹。她說年前帶著她的公公婆婆還有她爸爸,去泰國的蘇梅島排毒,天天就喝椰子油,喝了11天。她在新浪微博上面有400多萬粉絲,影響很不好。但其實粉絲大部分都批評她的觀點,所以我覺得可以安心了。
右邊這個人,卡倫·米歇爾斯(Karin Michels),她來自德國的弗萊堡大學(Universit?t Freiburg),是預防和腫瘤流行病學研究所的所長;也是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wèi)生學院(Harvard T.H.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教授。
她在網上發(fā)表了一個50分鐘的德語演講,說椰子油根本就是個毒藥,比豬油還壞,不要吃這個。因為椰子油里邊82%是飽和脂肪酸,而豬油里邊的飽和脂肪酸只有40%左右,另外還有不到40%的不飽和脂肪酸(即單不飽和脂肪酸,也即油酸)。
美國的心臟協(xié)會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在2017年也得出過此結論。事實上,要預防心臟病,飽和脂肪酸的量應該控制在供能比的6%以下。
我算了一下,根據一個人每天吃2000千卡能量的標準,那么飽和脂肪酸不能超過11克。如果說吃椰子油,大概吃一勺就能夠提供11克的飽和脂肪酸,就夠多了。
大家請注意,“生酮飲食”怎么來的?
其實,在古希臘希波克拉底時代,就有 “生酮飲食”——當時叫“饑餓療法”,用來治療癲癇 。上個世紀的20年代,美國的梅奧診所(Mayo clinic)進一步發(fā)現(xiàn),“生酮飲食”對兒童難治性的癲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原理是:平時身體所需能量主要由葡萄糖來提供,如果不吃碳水化合物,就改變了腦的能量代謝方式,改變了細胞的特性,降低興奮性和緩沖癲癇樣的放電,改變了神經遞質和突觸傳遞的功能。這種療法現(xiàn)在很多國家還在用,也包括我們國家。
但是很多人就利用這個機會發(fā)財。大家看這個人,叫羅伯特·阿特金斯(Robert Atkins),他其實不是搞營養(yǎng)的,是個臨床大夫。他以很快的速度改良了一版“生酮飲食”,變成“阿特金斯減肥法”:把蛋白質供能比稍微提高一點,然后把脂肪的下降一點點,碳水化合物的再加一點點。我知道好多人都在用這種方法減肥。
阿特金斯的公司從零點起步,到他去世的前一年,營業(yè)額已經達到了1億多美金。但是他很不幸,他在冰面上摔了一跤,去世了。當時的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認為,他的死因可能是肥胖導致心臟負擔過重。
我們現(xiàn)在國內有很多營銷號,從國外躉來一些不那么科學的知識,發(fā)在自己的公眾號里。推銷好多東西,讓你去“買買買”——一點點椰子油,賣得很貴,大家千萬不要上當。
由于中國“生酮飲食”的專業(yè)人員數(shù)量有限,所以它不宜全面推廣,其適應癥暫時定為:BMI大于28、肝腎功能正常的單純性肥胖人群。此外,“生酮飲食”還沒有長期的效果檢驗,所以如果糖尿病人想試的話,一定要去醫(yī)院,切勿擅自嘗試。而且大家要記住, “生酮飲食”是一個治療的飲食,不是一天到晚可以用的 。
碳水化合物有很多,比方說全谷類,還有一些豆類,對我們很好。那到底吃多少合適?50%左右的供能比,也就是一天吃半斤到八兩左右的主食——像我這樣的女性可能半斤就夠了。我指的是生重,這樣人的死亡率是最低的。
人一輩子要吃60-70噸食物,一天要吃40多種營養(yǎng)成分。如果想活得健康、長壽,那你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一種也不能少;少了哪一樣,身體就會出現(xiàn)狀況。所以那些采用“生酮飲食”的人,他會嗜睡、會疲倦,呼吸時味道不好聞,身上也會發(fā)出體臭,還會便秘,要經過很長的一段適應期。我們還是要照著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平衡膳食寶塔去吃。
我自己給大家總結了一個平衡膳食的“ 十個拳頭原則 ”(如圖左):每人每天吃的所有的食物(食物生重,刨去了不可食用的部分)加起來,就是十個拳頭大小,我每天就照著這個標準去吃。這里還有一個美國的平衡膳食餐盤(如圖右上),也有一個我們中國的(如圖右下)。
還有,你想讓自己基礎代謝增高,那就要做運動,使你的體成分發(fā)生一個改變: 每增加1kg肌肉,機體就增加110kcal的能量消耗 。
我把我們國家在1930年以前出生的營養(yǎng)專家都列了出來,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咖。大家可以看到,他們都活得比較長。最長的是鄭集教授,110歲。右邊這兩位,一位是我的同事,另一位是我敬重的長輩,他們現(xiàn)在的年齡分別是102周歲和103周歲。他們還健在,思維清晰,生活能夠自理。
如果你想像營養(yǎng)專家活得一樣長,就要均衡膳食。大家一定要聽我的建議,平衡膳食,每天“十個拳頭原則”。
謝謝大家。
(演講嘉賓何麗:《 生酮飲食減肥?堿性食物養(yǎng)生?……別再被這些營養(yǎng)謠言騙了! 》)
(內容整理自“科普中國”、“科學辟謠平臺”)
原來是這樣,一直困擾小編我的問題今天終于解決了~希望也能讓大家認清謠言,了解更多的事實。
推薦內容
-
Bert Vogelstein在第10屆年度NHGRI Trent Lectureship中考慮了癌癥基因組
研究人員已經發(fā)表了852項研究,描述了過去半個世紀以來23種不同癌癥的基因組,并且有許多事情已經變得清晰。雖然每種癌癥都不同,但腫瘤的
-
天津新增8例本土確診病例和11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
中新網5月20日電 據天津市衛(wèi)健委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5月19日0-24時,天津市新增8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4例為無癥狀感染者轉
-
吃蘋果時到底應不應該削皮?其實是這樣...
面對流言,希望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尋找官方回應。而不是著急著把流言傳播出去,畢竟現(xiàn)在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都出臺了,網絡上傳播謠言...
-
食品安全十大謠言“逐一擊破”?看看真相是什么
當我們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時候,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應。因為信息碎片化,很多小伙伴現(xiàn)在上網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論,其實很多...
-
天花板的秘密 火柴盒藏在天花板79年后被發(fā)現(xiàn)里面2張字條內容震住
天花板的秘密!火柴盒藏在天花板79年后被發(fā)現(xiàn) 里面2張字條內容震住眾人。近日,一個藏了79年的火柴盒被發(fā)現(xiàn),里面裝著2張紙條,內容曝光震
-
雞肉里有激素,孩子吃多會早熟是真的嗎?其實真相是...
互聯(lián)網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傳播者,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在沒有獲得真正證實的消息之前,千萬不能隨意散播謠言,很容易造成以訛傳訛...
-
心理知識:如何判斷自制力高低_怎樣看出人的自制力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難揣測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但是我們可以根據一些知識的細節(jié),去假設判斷一些人的心理,也包括對自己的心理的認知。...
-
一種讓你做出扭曲的蛋白質
不對稱在各個尺度的生物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思考DNA螺旋,人類心臟位于左側的事實,我們傾向于使用左手或右手 來自生物學研究所Valro
-
怎樣從行為判斷心理
現(xiàn)在的人們越來越物質化了,什么都要攀比,其實生活是自己的,過得開不開心只有自己知道。有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做自己...
-
心理知識:吸毒是什么心理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很難揣測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但是我們可以根據一些知識的細節(jié),去假設判斷一些人的心理,也包括對自己的心理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