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血管外科發(fā)展現狀及趨勢
-
我國血管外科發(fā)展現狀及趨勢
中華外科雜志1998年第1期第36卷述評
作者:張柏根
單位:200001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yī)院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是臨床外科中年輕的學科,雖然用血管壁全層縫合法重建血流通路見于19世紀
末,而在近40多年才有了迅速的發(fā)展。我國血管外科作為獨立學科發(fā)展的歷史更短,但普及
迅速,在診斷、治療、基礎研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F將發(fā)展概況,主要趨勢,
分述如下。
一、發(fā)展概況及地位
60年代末,隨著血管外科技術的成熟,X線設備更新和血管造影技術的逐步完善,以及
無損傷血管縫線和多種人工血管相繼研制成功,許多沿用至今的手術方法,如Fogarty導管
取栓術、多種動脈和靜脈旁路轉流術等,推動了血管外科的發(fā)展。80年代,在靜脈疾病,由
于下肢深靜脈瓣膜關閉功能不全概念的提出,下肢深靜脈瓣膜重建術的倡用,布加綜合征
(Budd-Chiarisyndrome)手術經驗的積累,靜脈外科快速發(fā)展并推廣。在動脈疾病,高新技
術的多項成就及其在血管外科中的應用,如CT、DSA、MRI、Doppler、血管鏡及動脈插管和
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PTA)技術的進步,不僅大大提高動脈疾病的診斷水平,而且介入治療
正成為血管病治療學中的重要分支。進入90年代,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的崛
起和滲透,推進了血管病分子水平的基礎研究及開始引入基因治療的新階段。
血管外科在現代外科學中的重要地位,可以從下列兩方面看出。
首先,血管疾病有著相當高的發(fā)病率及致殘率,不容忽視。由動脈阻塞引起的動脈缺
血性疾病,與心腦血管病有著共同的與發(fā)病相關的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
吸煙、缺少鍛煉以及人口老齡化。這些危險因素繼續(xù)朝著不利于疾病控制的方向發(fā)展。統(tǒng)計
表明:嚴重心血管病患者中,75%以上伴有周圍動脈阻塞;在60歲以上的人中,由外周動
脈阻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動脈缺血發(fā)生率為17%~20%;截肢率高達5%以上,吸煙尤其合并糖尿
病時超過20%。靜脈病的發(fā)生率則為動脈病的10倍。由作者單位:200001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
附屬仁濟醫(yī)院血管外科此可見,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血管疾病是嚴重危害生存質量與生
命的疾病。因而,血管外科將不容置疑地在醫(yī)學和社會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第二,早期
的血管外科歸屬于大外科范疇,并根據疾病累及的臟器分別列入外科各分科。鑒于血管疾病
對生命及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診斷和治療中的特殊性,在世界醫(yī)學發(fā)展史中,血管外科已成
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與此相應的學術機構及專業(yè)刊物先后問世。80年代以來,我國血管外科
以獨立科或專業(yè)組的形式,不斷出現在學術會議或刊物上。1987年,中華醫(yī)學會召開了第一
次全國周圍血管疾病學術會,并于1993年組建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會血管外科學組,至1997
年已召開4屆全國學術研討會。1994年,我國成為亞洲血管外科協(xié)會創(chuàng)始成員國之一,第三
屆亞洲血管外科學術會將于明年在我國舉行。這不僅標志著我國血管外科的發(fā)展及其在醫(yī)學
領域中的地位得到明確,亦體現了我國血管外科正朝著與國際水平接近而努力。
二、臨床研究進展
1.靜脈外科:自從“原發(fā)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關閉不全”被提出及認可以來,對下
肢靜脈曲張的病因及治療有了新的觀念。即:多數靜脈曲張患者起因于深靜脈管徑擴大、瓣
膜相對短小造成的關閉不全,多種瓣膜重建術已在臨床應用。主要術式有:股靜脈壁環(huán)形縮
窄術、直視下股靜脈瓣膜成形術、帶瓣膜靜脈段游離移植術及靜脈外瓣膜替代術。
當前需要有完整資料,有大宗病例組,經過遠期隨訪和綜合分析以求確定:(1)施行深
靜脈瓣膜重建術的適應證,避免隨意性及濫用;(2)通過長期隨訪及客觀檢查獲得遠期效果,
并與傳統(tǒng)的曲張靜脈高位結扎和剝脫術作出比較。深靜脈血栓形成并非少見病,近期的臨
床研究業(yè)已證實:血栓形成后的深靜脈,將由早期的閉塞狀態(tài)逐步向部分再通直至完全再通
演變,發(fā)展成難以處理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使患肢長期處于病廢狀態(tài)。隨著近年來
高效溶纖藥物的出現,為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下列問題仍有待統(tǒng)一或克服:(1)對于急
性期的患者,臥床抬高患肢結合一般藥物治療、應用溶纖藥物、手術取栓,三者是否同樣有
效;(2)如何判定急性期并不失時機地及時有效治療;(3)靜脈血栓形成后自然再通的機理,
以及從中探索促進再通、保護內膜和瓣膜的療法,防止或降低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的發(fā)
生率。
對于布加綜合征的治療,已由原來的單純的瓣膜術,腔房、腸腔架橋術發(fā)展成較為徹底
的直視根治術,尤其是能較好的解決了肝靜脈阻塞的病變,提高了對布加綜合征的療效。
2.動脈疾?。河蓜用}腔嚴重狹窄或閉塞造成的慢性下肢動脈缺血,雖有動脈內膜剝脫
術、介入治療(激光血管腔內成形術、粥樣斑塊旋切術、球囊導管擴張術及血管內支架)及旁
路轉流術等治療方法,挽救了眾多患者的肢體,但是上述三種療法均有明確的適應證,對于
嚴重的多節(jié)段、多平面的動脈阻塞性病變難以實施和達到滿意的效果。而此類患者在慢性下
肢動脈缺血中占70%,可手術率為20%~50%,手術失敗率高達30%,如何設計治療方案是動脈
外科中的重要問題。分析國人多平面、多節(jié)段阻塞分布部位、狹窄程度的特點,總結出分類,
從而設計多平面旁路轉流術,以提高可手術率和手術成功率,降低截肢率,將使我國動脈外
科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腹主動脈瘤切除術、瘤腔內植入人造血管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尤其是在腎上型腹主動
脈瘤及胸腹主動脈瘤的手術方式有了很大進步,在手術死亡率和并發(fā)癥方面已有明顯的改
變。但對高齡、合并重要臟器疾病者,手術死亡率仍很高。本世紀90年代中期,介入治療的
發(fā)展促成了腹主動脈瘤腔內旁路術的形成。將含有人工血管及血管內支架的移植物,導入動
脈瘤腔內,消除瘤腔與重建主動脈血流一氣呵成,是這一技術的特點;移植物長度合適、置
入位置準確、固定可靠,又是這一技術的關鍵。雖然動脈瘤腔內旁路術尚在起步階段,如能
慎重選擇病例,熟練掌握導入操作,該術有可能成為治療高危腹主動脈瘤的創(chuàng)傷小、手術死
亡率低的新術式。
三、新型高通暢率的移植材料研究
人工血管的研制成功及不斷改進,彌補了自體靜脈口徑小、取材有限的問題,拓寬了血
管移植術的應用范圍。但是任何一種人工血管都不具備與自身血管相同的板層狀結構,不能
形成完整的新內膜并具有內膜的功能。因而,研制新型的生物-人工復合血管已在進行中。
這種新型的復合材料,不是自體靜脈與人工材料簡單的疊合,而是以網狀的人工織物為支架,
經過異種動物皮下埋植,使之充填膠原纖維。取出后經過理化處理,植入宿主動脈可被改造
成板層狀結構,有著更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順應性。在此基礎上,一旦利用現代生物學技
術,導入具有抗凝、抗增殖功能的細胞因子基因,新一代的人工血管——“器管樣血管”,
將使血管重建術有更高的遠期通暢率。
四、再狹窄機理及其防治的應用研究
旁路轉流術和介入治療的應用,挽救了眾多患肢的肢體。但是,自體靜脈或人工血管移
植術后的再狹窄率為20%~30%;介入治療后的再狹窄率高達30%~50%,其中50%發(fā)生在術后一
年以內。現有研究表明:(1)在內膜損傷的修復過程中,平滑肌細胞增殖、移行,內膜增厚
及基質沉積,最終導致血管腔再度狹窄。(2)多種細胞因子基因參與上述演變過程,例如:
血小板源生長因子(PD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轉
化生長因子(TGF)、白細介素1和6(IL-1,IL-6)、腫瘤增殖因子(INF)、γ-干擾素、原癌基
因myc、myb、
fos、ras等。因而,推動了應用基因治療防治再狹窄的研究。目前,再狹窄基因治療
的主要策略有三種:(1)血管壁直接轉移治療基因。將腫瘤抑制基因、自殺基因通過基因定
位轉移技術導入治療段動脈管壁細胞,以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2)利用反義核酸技術。將
具有促進平滑肌細胞增殖的細胞因子基因、原癌基因、細胞周期基因等的反義DNA轉染局部
動脈段,阻遏相應基因及其生物學活性的表達,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3)移植物體外預處
理。用具有抗凝、溶纖功能的基因,如tPA或尿激酶基因,修飾內皮細胞,并在體外種植于
人工血管或血管內支架。植入體內后,依靠經基因工程修飾的內皮細胞分泌功能,防止局部
血栓形成,促進內膜化。雖然再狹窄基因治療的基礎研究預示良好前景,但仍有一些關鍵問
題:如明確關鍵基因、高特異性基因表達載體、基因定位轉移技術的改進等,尚待進一步研
究解決。
五、慢性肢體動脈缺血基因治療研究
盡管血管外科技術的成熟和發(fā)展,動脈重建術治療動脈阻塞引起的肢體缺血已廣泛開
展,但是對于既無良好的流入道,又無可供“搭橋”的流出道的病例,迄今尚無有效的治療
手段。
僅在美國,每年因肢體嚴重缺血而截肢的患者達15萬人之多。國內雖無確切統(tǒng)計,但因
此而截肢或肢體處于嚴重病廢狀態(tài)者屢見不鮮。探索新的治療途徑勢在必行。
最初的血管雛形,隨著胚胎的生長發(fā)育最終形成互成網絡的血管系統(tǒng),提示了某種促使
血管生長的物質存在。70年代末,在腫瘤的研究過程中發(fā)現:體外培養(yǎng)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
處于腫瘤化的培養(yǎng)基中,可以形成完整的毛細血管網。80年代,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
一系列促血管形成的生長因子基因被發(fā)現、鑒定、純化,并在實驗動物中證實了促血管生成
的生物學活性。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除了bFGF外,TGF、PDGF、INF等細胞因子基因均具有
促血管形成的功能,但是唯有VEGF165蛋白結構中有信號肽結構,能夠通過旁分泌形式,
特異性作用于管內皮細胞有絲分裂原,并且無促平滑肌細胞增殖的不利作用。90年代初,實
驗研究證實:VEGF基因轉染實驗兔后肢動脈缺血模型,取得了改善血供的效果。在此基礎
上,1994年首例慢性下肢動脈缺血VEGF基因治療在美國獲得成功,至1996年已報道了7例治
療結果,開創(chuàng)了血管疾病基因治療的先例。國內也已開展了同類實驗研究。如何純化VEGF
蛋白,構建高表達載體,設計簡便實用的基因定位轉移技術,防止可能存在的潛在毒副作用,
是進一步研究中需解決的問題。
近代血管外科的發(fā)展,預示著這門新興學科將朝著血管醫(yī)學的方向發(fā)展,將由血管臨床
醫(yī)學及血管生物學組成。前者,包括對各種血管病的臨床特征、發(fā)病機理、以及新的診斷技
術、開通閉塞血管的新療法和藥物等方面的研究;后者,不但包括血管壁的生理、病理,還
包括血管生成及與此相關的細胞因子基因、血凝、溶栓等課題。這些相關研究與臨床應用的
結合,血管病的治療必有明顯進步,血管醫(yī)學的領域亦將隨之日益開闊。
推薦內容
-
11月2日石家莊疫情最新消息公布 石家莊確診病例增至10例一地調整
石家莊確診病例增至10例一地調整為中風險地區(qū)是怎么回事?而對于河北石家莊疫情的這個話題,今天的你是否也在關注著?究竟什么情況?下面跟小
-
間斷藍光加金雙歧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
-2022年4月18日發(fā)(作者:盧卡庫絕殺)論著 間斷藍光加金雙歧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 洪余清?。ê鲜“踩士h人民醫(yī)院兒科湖南安仁
-
膠原水凝膠與基質膠作為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表面涂層修飾效果的比
-2022年4月28日發(fā)(作者:黃疸型肝炎)?144?JournalofMinimallyInvasiveMedicine,Apr ,2018,Vol 13,No 2膠原水凝膠與基質膠作為骨組織工程
-
地區(qū)不孕不育婦女TORCH檢測情況及分析
-2022年4月22日發(fā)(作者:豬流感的癥狀)北方藥學2012年第9卷第3期 91 地區(qū)不孕不育婦女TORCH檢測情況及分析 張紅斌 陳紹威
-
腰痛不可以轉搖
-2022年4月18日發(fā)(作者:訶子)“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分間”。——《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人為什么...
-
中醫(yī)治療白塞病進展
-2022年4月17日發(fā)(作者:湖北省中醫(yī)院骨科)JOURNALOFPRACTIC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2005Vol 21No 10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05年10月
-
8月23日揚州疫情最新實時情況公布 揚州高風險地區(qū)還剩1個
溫馨提示:如出現發(fā)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第一時間向所在村(社區(qū))報告,登記病人信息后,聯系專車就近送至設有發(fā)熱門診的醫(yī)療機構。揚...
-
專屬女性的糖尿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2年4月16日發(fā)(作者:草莓鼻怎么辦)專屬女性的糖尿病早期癥狀有哪些?糖尿病是一種嚴重的內分泌疾病,不管男女老少都可能患上這種病,而
-
在細胞核中發(fā)現脂質代謝
細胞核是細胞器,其中生物體的DNA受到保護和復制。細胞漿中這種器官樣結構的細胞核被外部和內部核膜包圍,核膜被開口穿透 - 即所謂的核孔
-
科學家開發(fā)出新的分析方法來解碼基因組的功能元件
有機體生命中最深刻的變化之一就是安東尼奧·吉拉德斯所說的胚胎青春期:早期胚胎停止接受母親指示如何開發(fā)和激活自己的基因組以取代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