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麻醉藥物選擇有講究
既往研究者和臨床工作者對麻醉藥物對腫瘤患者的影響關注并不多,但是近年來從國外的匹茲堡大學到國內一些腫瘤醫(yī)院都開展了麻醉藥物對腫瘤的影響的研究,人們也開始逐漸關注這方面的相關報道。
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也可能是腫瘤細胞發(fā)生轉移的契機,可能會發(fā)生腫瘤細胞播散入學,并且手術的應激性會導致代謝和神經內分泌性改變,可能引起明顯的細胞介導的免疫抑制和腫瘤細胞種植,這樣會增加患者發(fā)生轉移的風險,使患者長期生存率降低。
來自中國臺北的研究者進行的相關研究近期發(fā)表在了著名的麻醉學雜志上,基于既往報道的麻醉藥物可能影響腫瘤細胞生長的研究,研究者選擇了不同方式的麻醉藥物,暨吸入藥物地氟醚與靜脈麻醉藥物丙泊酚這兩種臨床十分常用的藥物來進行研究,調查結腸癌擇期手術患者術后的生存率。
結腸癌是全世界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也是第四位造成癌癥相關死亡的腫瘤。在我國,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變化,結腸癌發(fā)病率呈增長趨勢,僅次于肝癌和肺癌的發(fā)病率。因其易復發(fā)或轉移,給治療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大約半數患者在3年內會發(fā)生轉移,首先轉移的臟器是肝臟,其次是肺、腦等,發(fā)生轉移的患者生存率較低。只要患者身體許可,手術治療目前仍然是一種有效的選擇,術后5年生存率為41-68%。
研究收集自2005年1月到2014年12月間的擇期結腸癌手術患者,按麻醉方式分為兩組,排除靜吸復合麻醉的患者,排除復合椎管內麻醉的患者,記錄從手術日到死亡的生存曲線 ,結果共有706名使用吸入地氟醚麻醉的患者納入研究, 43.5%也就是307名患者發(fā)生了死亡,丙泊酚靜脈麻醉組共有 657名患者納入研究,有88名患者死亡,死亡率為13.4%。丙泊酚組生存率更高,使用丙泊酚麻醉的患者術后生存率更高,腫瘤淋巴結轉移的發(fā)生率較低。
以往的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揭示不同的麻醉藥物會影響免疫系統(tǒng),吸入麻醉藥物可能會改變免疫進程,比如會增加肺癌和乳腺癌的轉移發(fā)生率,還會上調炎癥反應。相反靜脈麻醉藥物丙泊酚可以抑制腫瘤生長,減少轉移發(fā)生率,有抗炎癥和抗氧化活性。其他相關機制還包括吸入麻醉藥物會上調低氧誘導因子,相反丙泊酚會減少低氧誘導因子表達,低氧誘導因子表達升高通常也伴隨著較差的臨床結局。
其他的一些麻醉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局麻藥物也有過對腫瘤影響的報道,這些都揭示了在臨床麻醉時,腫瘤病人也要考慮選擇用藥。目前較大的生產丙泊酚的廠家包括阿斯利康,費森等,也逐漸關注相關問題。隨著腫瘤發(fā)生率逐漸升高,相信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麻醉藥物研發(fā)時的相關機制。
推薦內容
-
細胞成像技術揭示了未表征基因或疾病相關基因變體的功能
自從顯微鏡發(fā)明以來,科學家們已經使用細胞的視覺外觀或形態(tài)學來幫助理解它們的狀態(tài)和身份?,F在,由Broad Institute Imaging Platform
-
胡蘿卜吃多了容易不孕?科學觀點是說...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各種各樣的流言,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思考和辨認其實 不難發(fā)現這些謠言有很多破綻。所以今天,小編照常給大家辟謠一則
-
老虎吃人了? 謠言又來了
老虎吃人了? 謠言又來了自媒體時代的來臨,消息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但也出現了很多不實消息被誤傳的情況。因此我們在接受信息的時候,需
-
研究揭示了更簡單的生物如何管理不完全蛋白質的循環(huán)
我們細胞將基因轉化為有用蛋白質的過程就像汽車工廠的裝配線一樣;有原理圖,零件,工人,電機,質量控制系統(tǒng)甚至回收工作人員。如果細胞的
-
便攜式DNA測序儀幫助非洲農民對抗作物病害
西澳大利亞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東非首次使用新的便攜式DNA測序技術,以幫助農民對抗作物病害的破壞性影響。使用便攜式實時DNA分析設備,與病
-
網傳張家口出現狼吃人,官方辟謠??? 請檫亮眼睛
網傳張家口出現狼吃人,官方辟謠!? 請檫亮眼睛流量為王的時代,大眾獲取消息的渠道非常多,但也出現了很多不實消息被誤傳的情況。因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