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錯人”可能是病?真的假的?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傳播者,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在沒有獲得真正證實的消息之前,千萬不能隨意散播謠言,很容易造成以訛傳訛的局面。
解嘲臉盲癥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jīng)歷:在某處偶遇某人,欣然上前打招呼時,卻發(fā)現(xiàn)ta根本不是你認識的那個,甚至他們沒有一點相像,這時,你也許會自我調(diào)侃一句“啊,我臉盲了!”其實,大多數(shù)人在生活中都有認錯人的經(jīng)歷,這個時候我們經(jīng)常給自己貼上“臉盲癥”的標簽?!澳樏ぐY”只是個用來自我解嘲的,不是病。
真相解讀: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jīng)歷:在某處偶遇某人,欣然上前打招呼時,卻發(fā)現(xiàn)ta根本不是你認識的那個,甚至他們沒有一點相像,這時,你也許會自我調(diào)侃一句“啊,我臉盲了!”其實,大多數(shù)人在生活中都有認錯人的經(jīng)歷,這個時候我們經(jīng)常給自己貼上“臉盲癥”的標簽。那么到底什么是臉盲癥呢?臉盲癥只是個用來自我解嘲的“小病”嗎?
圖蟲創(chuàng)意
50人中就有1人患臉盲癥
“臉盲”的核心特征是面孔識別能力的缺失,面孔識別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能力。當人類開始群集生活后,認識你熟悉的人,記住新來的人和在陌生的人群中認出你認識的人,變得尤其重要。因此,對面孔的加工就因為進化的需要,而發(fā)展出獨立的特異性的功能了。在腦成像的研究中,研究者也發(fā)現(xiàn)了右側(cè)梭狀回(fusiform gyrus)的一塊區(qū)域?qū)iT負責加工面孔,稱為梭狀回面孔區(qū)(fusifrom face area, FFA)。
患有臉盲癥的人,要么看不清楚人臉,要么雖然看得清楚人臉,卻無法分辨出他是誰,換句話說,對臉盲癥患者來說,似乎人人都是陌生人,所以臉盲還有個偏學術的名字:面孔失認證。
圖蟲創(chuàng)意
面孔失認證(prosopagnosia)是一種面部識別能力的損傷,可以在腦損傷后獲得,也可由發(fā)展變異造成。由遺傳或發(fā)展造成的面孔失認證被稱為發(fā)展性面孔失認證(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cs),由于成年后的疾病或腦部創(chuàng)傷造成的面孔失認證被稱為獲得性面孔失認證(acquired prosopagnosics)。
人臉識別能力在一般人群中顯示出高度的遺傳性,早期觀察發(fā)現(xiàn)發(fā)展性面孔失認證傾向于家族性,可能具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最近一項對24名受試者的研究報告顯示,催產(chǎn)素受體基因中常見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發(fā)展性面孔失認證有關。
盡管獲得性面孔失認證非常少見,但是發(fā)展性面孔失認證顯得非常普遍,但具體的患病率還存有爭議。
面孔失認證僅限于面孔識別困難嗎
一個長期存在的爭議是,認知功能受損是對面部特定的影響還是也會影響對其他物體類型的加工。由于物體加工是由視覺網(wǎng)絡來執(zhí)行的,而這些區(qū)域也涉及對其他類別物體的知覺加工。獲得性面孔失認證的案例獲得了喜憂參半的結(jié)果,一些報告表明對其他物體的識別正常,而一些報告顯示對其他物體的加工有損傷。發(fā)展性面孔失認證大多數(shù)也存在物體識別障礙。
圖蟲創(chuàng)意
另外一個特殊的類別是文字,人臉和視覺文字加工在梭狀回區(qū)域共享和競爭神經(jīng)資源。但視覺單詞更多地依賴左側(cè)梭狀回,而面孔加工傾向于右偏側(cè)化,但是偏側(cè)化并不那么完全。因此,右側(cè)損傷的面孔失認證伴應隨著輕微的閱讀缺陷,而左側(cè)病變引起的失讀癥應伴有輕微的面部識別問題。
有一項研究確實發(fā)現(xiàn),獲得性面孔失認證表現(xiàn)出詞匯識別障礙,但其他研究沒有發(fā)現(xiàn)單純右側(cè)損傷造成的面孔失認證患者由于視覺詞匯加工問題而出現(xiàn)閱讀障礙。但是盡管右側(cè)損傷造成的面孔失認證可以正常閱讀,他們在識別手寫字體上存在困難;相似的,盡管失讀癥患者可以識別面孔,但是在唇讀上存在困難。
圖蟲創(chuàng)意
超級認臉者注意力集中在鼻子
與臉盲癥患者相反,有一類人擁有非凡的辨識人臉的能力,能將所有見過的人都深深地記在腦海中,過目不忘。這種技能甚至可以用于刑偵工作,幫助警務人員抓捕罪犯,擁有這種“超能力”的人被稱為“超級認臉者”。統(tǒng)計表明,“超級認臉者”在人群中的占比也在2%左右,和臉盲癥患者的比例神奇的相似?!俺壵J臉者”的面孔識別策略異于常人,他們會分配更多的時間在鼻子的觀察上,這可能是因為鼻子處于人臉中心的位置,有助于測試者在辨別人臉時采用最佳結(jié)構化處理策略;與此相對,臉盲者則會花費更多時間在嘴巴上。
外國人長得都差不多?剛出生時我們可不這樣
值得一提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類似的經(jīng)歷:看國外電影時,經(jīng)常覺得白種人長得差不多;同樣的,許多歐美人也不善于分辨亞裔的長相。這種現(xiàn)象不是嚴格意義的臉盲,而被稱為“異族效應”——人類辨識同種族群的面孔能力,高于辨識異族族群面孔。
圖蟲創(chuàng)意
科學家發(fā)現(xiàn),“異族效應”在未滿6個月大的小嬰兒身上并不存在——他們可以精準辨識外國人的面孔,甚至對于猴子的不同長相也可以有效分辨。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嬰兒的面孔識別能力開始“窄化”,6個月時就不能識別非洲人的面孔了;9個月大時,正式加入“異族臉盲癥”大軍,僅能認得出中國人的面孔了。這其實是符合進化需要的:我們平時接觸得最多的是同族,準確地分辨出同族的面孔有利于社交和生存。久而久之,大腦就不會再費力去分辨異族的面孔啦。
識人能力可以通過訓練來加強
工作中和生活中,即使輕微的“臉盲”也會帶來社交尷尬,幸運的是,人類的大腦是高度可塑的,面孔識別能力可以通過訓練不斷改善。
盡管有一個有趣的報告指出鼻內(nèi)吸入催產(chǎn)素后,發(fā)展性面孔失認證患者的認人能力有短暫改善,但大多數(shù)研究都集中在行為干預上。
譬如:一項對24名發(fā)展性面孔失認證患者的研究中,12名參加者進行了3個星期的在線面孔訓練項目,而另外12名參加者不進行面孔訓練項目。這個訓練項目是基于整體面孔訓練,旨在擴展面孔失認證的空間整合能力,讓受試者學會區(qū)分面部特征之間的距離,即眉毛/眼睛和嘴/鼻子之間的空間信息。
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訓練的12名發(fā)展性面孔失認證參加者在正面面孔的辨別上顯著提高,尤其是那些能達到更難水平訓練的參加者。而且參加者自我報告的日常面部體驗也有適度改善。
另外一項研究對10名獲得性面孔失認證患者進行了為期11周的訓練,訓練參加者感知面部形狀越來越細微的差異。與對照組相比,在訓練后,對面部形狀的感知敏感性有21%的絕對增加。更重要的是,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新面孔也增加了10%,而且3個月后訓練效果仍明顯。
這是因為,只留意眼區(qū)與鼻嘴距離,就不會被頭發(fā)、光線、著裝等信息所干擾——換句話說,對方縱有七十二種變化,只要盯住了眼鼻嘴,“臉盲”就追不上你!從此,你就真的擁有了一種“穿上馬甲我照樣認識你”的自信。
在當前的醫(yī)療水平下,面孔失認證很難徹愈。即便如此,臉盲癥患者依舊可以綜合聲音、衣著和走路姿勢等因素識人;臉上的痣、手上的紋身與說話的聲音這些特征,都可以成為幫助臉盲癥患者辨認朋友的線索。而且,見得人越多,識人就越準??磥?,對于臉盲癥患者來說,適當參與社交生活,反向塑造大腦的面孔識別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Alnonico, A., Barton, J. Progress in perceptual research: the case of prosopagnosia [version 1; peer review: 2 approved], F1000Res. 2019, Faculty Rev-765doi: 10.12688/f1000research.18492.1. eCollection 2019[2] Degutis J , Cohan S , Nakayama K . Holistic face training enhances face processing in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Brain, 2014[3] Jesse Gomez et al,Microstructural proliferation in human cortex is coupl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ace processing,Science,2017[4] Vaidehi et al,Development of Neural Sensitivity to Face Identity Correlates with Perceptual Discriminability,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7[5] Mercedes et al,Extensive migration of young neurons into the infant human frontal lobe, Science, 2016[6] Sarah B, Sarah J C, Bradley D, Jeremy JT, Edwin J.Burns, Timothy L.Hodgsone. Intranasal inhalation of oxytocin improves faceprocessing in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2014[7] Anna K. Bobak B A. Parris, Nicola J. Gregory R J. Bennetts, Sarah Bate. Eye-movement strategies in 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 and “super” face recognition. 2017[8]華沙.看臉[M].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6
(內(nèi)容整理自“科普中國”、“科學辟謠平臺”)原來是這樣,一直困擾小編我的問題今天終于解決了~希望也能讓大家認清謠言,了解更多的事實。
推薦內(nèi)容
-
強生Janssen研發(fā)MeiraGTx視網(wǎng)膜疾病基因治療
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的詹森制藥公司(Janssen Pharmaceutical)今天表示,將與美拉吉特控股公司(MeiraGTX Holdings)合作,開發(fā)、
-
一圖讀懂|吉林省出臺15條措施助企紓困
一圖讀懂|吉林省出臺15條措施助企紓困 央廣網(wǎng)長春5月3日消息(記者郭東隅)為幫助236萬個體工商戶盡快復工復產(chǎn),近日,吉林省市場監(jiān)管廳
-
開發(fā)用于疫苗和治療性蛋白質(zhì)的新真菌生產(chǎn)平臺C1
VTT和Dyadic International,Inc。今天宣布,VTT科學家將在過去兩年的兩次國際會議上展示他們的合作成果:11月7日華盛頓特區(qū)的AAPS Pharm
-
密歇根州將進行噴灑以對抗致命的蚊子病毒
密歇根州將自1980年以來首次進行空中噴灑,以對抗一種罕見的蚊媒病毒,該病毒已經(jīng)殺死了3人,并在該州的南半部記錄下來。噴霧定于周日晚上
-
久病體虛就要多吃人參?你知道哪些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我們在獲取信息的時候很容易被帶跑方向。有時候真相也許并不是網(wǎng)上說的那樣,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判斷和獨立...
-
蜂只能蜇人一次? 這才是事實!
蜂只能蜇人一次? 這才是事實!流量為王的時代,消息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但也出現(xiàn)了很多不實消息被誤傳的情況。因此我們在接受信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