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板藍根不用戴口罩? 真實情況是這樣
喝板藍根不用戴口罩? 真實情況是這樣
全民自媒體時代,消息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但也出現(xiàn)了很多不實消息被誤傳的情況。所以在獲取信息的時候,需要懂得辨別真?zhèn)蝿e被謠言洗腦。
身為上市藥企負責人,不該說這種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的話。
“武漢有火神山、雷神山,廣州還有兩座大山,鐘南山和白云山,白云山的板藍根一喝口罩就不用戴,所以我今天來沒戴口罩的?!苯?,在某地的一場論壇中,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的一段發(fā)言,引發(fā)了爭議。
公共場合,戴好口罩,如今已成防疫共識。可涉事藥企董事長卻拋出了“喝板藍根不用戴口罩”的不科學論調,這難免讓人大跌眼鏡。
很多網(wǎng)友就表示,剛看到這段發(fā)言時,還以為是這位董事長先生為了活躍氣氛開的玩笑??稍僮屑毧磶妆橐曨l,這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哪里像是調侃與幽默?
這不禁令人疑惑:身為大型上市藥企負責人,說出這種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的話,真的合適嗎?在“板藍根包治百病”已經(jīng)成了網(wǎng)絡流行梗的情況下,又散播“喝板藍根不用戴口罩”的消息,不怕誤導公眾嗎?
事實上,自新冠疫情發(fā)生以來,這不是圍繞板藍根發(fā)生的首起爭議性事件。2020年10月,一則“鐘南山院士團隊體外研究發(fā)現(xiàn)復方板藍根對新冠病毒有效”的消息曾在網(wǎng)上熱傳。隨后,鐘南山迅速站出來澄清,稱這是斷章取義。很多專業(yè)人士也指出,板藍根有體外抑制藥效跟有抗疫功效是兩碼事。
都已被權威專家否定和澄清了,作為大型醫(yī)藥企業(yè)負責人的李楚源還拋出這番謬論,且是公共場合發(fā)言,這到底是口無遮攔,還是借機夾帶私貨;是知識結構沒更新,還是有意造一波聲勢,顯然值得追問。法律人士就對此表示質疑,該發(fā)言若非調侃,那就已涉嫌虛假宣傳。
將這句話置于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背景下,更顯不合時宜。若有不明科學的吃瓜群眾看了他藥企老總的身份,信了他的說法,在日常生活中信以為真,喝了板藍根就不戴口罩,那無異于給防疫添亂。
當下,戴口罩已成為大眾防疫的基本操作,這是這一年多來人們從真實生活經(jīng)歷中形成的共識。若輕易夸大板藍根的作用、否定口罩的作用,那難免會破壞好不容易才形成的防疫共識,說得嚴重些,是在拆“共同防疫”的臺。
說這樣不負責任的話,也是對所在企業(yè)信譽的不負責任。身為上市公司,風向不能亂造,節(jié)奏不能亂帶,若這誤導了消費者,進而帶來割韭菜的效果,那后果就更嚴重了。
“喝板藍根不用戴口罩”,打的是不是小算盤,還不好說,但宣揚的是偽科學,卻沒有疑問。希望有關人士、企業(yè)能對此給個交代,也希望此類亂帶節(jié)奏擾亂防疫的情況別再發(fā)生。
這篇文章有解決大家一直以來的困惑嗎?大家有沒有恍然大悟?歡迎網(wǎng)友們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真實可靠的訊息。
來源:海南省互聯(lián)網(wǎng)聯(lián)合辟謠平臺
推薦內容
-
治療兒童脫發(fā),千萬莫信偏方? 確有其事?
治療兒童脫發(fā),千萬莫信偏方? 確有其事?自媒體時代的來臨,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但也出現(xiàn)了很多不實消息被誤傳的情況。因此我們在接受
-
今日甘肅武威疫情最新消息情況公布 一圖讀懂武威1例境外輸入性
甘肅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動態(tài) 現(xiàn)有住院人數(shù)。想必今天大家最關注的話題莫過于甘肅疫情一事了。那么,針對此問題,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
-
胖子感覺胖嗎 尺寸感應蛋白控制脂肪細胞中的葡萄糖攝取和儲存
愛荷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一種可以感知脂肪細胞腫脹的分子也可以控制一種信號通路,讓脂肪細胞攝取并儲存多余的葡萄糖。缺少這種蛋白質(
-
發(fā)現(xiàn)HPV亞型與艾滋病毒感染密切相關
由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已經(jīng)確定了與艾滋病毒感染密切相關的HPV亞型。雖然已知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有較高的人乳
-
果蠅饑餓游戲控制著味神經(jīng)元
來自葡萄牙里斯本的Champalimaud未知中心(CCU)的神經(jīng)科學家團隊發(fā)現(xiàn),位于果蠅長鼻中的特定味覺神經(jīng)元賦予對蛋白質的渴望。發(fā)表在eLife雜志
-
盆腔積液一定要去治療? 別以訛傳訛!
盆腔積液一定要去治療? 別以訛傳訛!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但也出現(xiàn)了很多不實消息被誤傳的情況。所以在獲取信息的時候
-
河南昨日新增本土29+69,分布鄭州、許昌、平頂山等多地
河南昨日新增本土29+69,分布鄭州、許昌、平頂山等多地 5月6日024時,河南全省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9例(鄭州市14例,許昌市12例,平頂山
-
新型準粒子在室溫半導體中亮相
來自瑞士和德國的物理學家在流行的甲基銨鹵化鉛鈣鈦礦的室溫光學響應中揭示了人們一直尋求的名為馬漢激子的顆粒的指紋。半導體的光學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