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的選擇可以抵消癡呆癥的風險基因嗎
一項基于人群的鹿特丹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降低癡呆癥的長期風險有關,但與那些已經(jīng)具有高度遺傳風險的人無關。
改變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可以降低約73%的人患癡呆癥的風險,這些人在遺傳上已經(jīng)傾向于低或中等程度的癡呆癥風險,但并不能抵消高載脂蛋白E(APOE)狀況的人的癡呆癥風險,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MC大學醫(yī)學中心的Silvan Licher博士和《自然醫(yī)學》的合著者對此進行了報道。
這一發(fā)現(xiàn)與今年早些時候英國生物銀行的另一項基于人群的研究結(jié)果相反,該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癡呆癥的發(fā)生風險降低有關,而與遺傳風險無關。
幾個差異可能解釋了看似矛盾的發(fā)現(xiàn)。雖然兩者都是基于大型數(shù)據(jù)庫的觀察性研究-鹿特丹研究針對6,352人,英國生物庫研究評估了196,383人-英國生物庫研究使用了多基因風險評分,即與癡呆癥相關的不同基因(包括APOE)的索引,而鹿特丹研究將APOE與其他27種有癡呆風險的遺傳變異區(qū)分開來。
Licher解釋說:“在英國生物庫研究中,使用包括APOE在內(nèi)的多基因風險評分,將人分為遺傳風險的五分之一,相比之下,前五分之一的人群,其最高風險為1.91倍。” “在鹿特丹研究的人群中,僅APOE- ε4攜帶者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比非攜帶者高三倍的癡呆癥風險。”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Dalhousie大學的肯尼斯·羅克伍德(Kenneth Rockwood)醫(yī)師指出,在每項研究中,癡呆癥的確定方式都不相同,并在隨后的社論中合著。他們補充說,在英國生物庫研究中,中位隨訪時間為8.0年,在鹿特丹研究中為14.1年。
Licher指出,英國生物庫研究組的基線(平均年齡65.1)也比鹿特丹研究組(平均年齡69.1)年輕。Licher告訴MedPage: “更強的遺傳易感性和基線年齡的增加可能對鹿特丹關于癡呆癥的高遺傳風險人群產(chǎn)生有害影響,無論他們的風險因素如何改變,” Licher告訴MedPage Today。“這可能表明,這些人需要及早采取預防措施,以降低癡呆癥的風險。”
在他們的研究中,Licher及其同事分析了鹿特丹6300多名5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數(shù)據(jù),研究了15年中癡呆癥的發(fā)病率。多數(shù)參與者(56.2%)是婦女;27.5%的兒童具有高遺傳風險(ε2ε4,ε3ε4或ε4ε4基因型),并且大多數(shù)(65.3%)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良好,包括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健康的飲食,限制飲酒和禁止吸煙。
在14.1年的中位隨訪中,有915人(14.4%)患了癡呆癥。APOE基因型改變了保護性生活方式因素與癡呆癥之間的關系(相互作用的P = 0.023)。
在低APOE風險的人群(ε2ε2或ε2ε3)中,生活方式不良的參與者的癡呆風險高于生活方式良好的參與者(HR 2.51,95%CI 1.40-4.48)。在具有中等APOE風險(ε3ε3)的人群中也是如此(HR 1.39,95%CI 1.04-1.8)。
但是,在APOE風險高的人群中,癡呆癥的風險在生活方式上并沒有改變。在高APOE風險人群中,生活方式不利的人群癡呆的HR為1.00(95%CI 0.79-1.28),生活方式良好的人群的HR為1.05(95%CI 0.73-1.50)。
芝加哥阿爾茨海默氏癥協(xié)會科學計劃主任,未參與此項研究的基思·法戈博士說:“您必須將這項研究置于我們所知道的一切的總體背景下。” 他說:“這項研究表明,采取多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有保護作用的。這是本文的主要結(jié)論: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保護大腦,以減少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xiàn)認知下降和癡呆癥的風險。” 今日MedPage訪談。
“將本文放在我們了解的其他一切情況下,包括英國生物庫研究,我仍然愿意告訴人們,無論您是誰,無論您的基因是什么,您最好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評論家指出,對鹿特丹,英國生物庫和其他觀察性研究的薈萃分析是一種更好地了解癡呆癥遺傳風險是否可以通過健康生活方式改變的方法。羅克伍德和合著者寫道:“臨床試驗是另一種,但是盡管它們在證據(jù)層次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但實際上它們常常排除了風險最高的人群。”
研究人員指出,鹿特丹的研究有幾個局限性。研究人員用來計算生活方式的組件在基線時進行了測量,并且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通過遺傳和生活方式信息對人進行分層會導致樣本量小和置信區(qū)間寬,因此需要在其他同類研究中重復這些發(fā)現(xiàn)。
Licher說:“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降低癡呆癥風險的重要性日益得到認可。” “我認為這些結(jié)果不應改變這一信息。”
“必須指出的是,重要的是,正在進行多項臨床試驗,以評估多領域生活方式干預措施以推遲或預防癡呆癥-例如,對FINGER試驗進行7年的延長隨訪-這些最終將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信心這些預防性干預措施對遺傳性癡呆風險的有效性。”
推薦內(nèi)容
-
神經(jīng)遞質(zhì)多巴胺使收割機螞蟻更具生產(chǎn)力
紅色收割機螞蟻(Pogonomyrmex barbatus)的殖民地在沙漠中搜尋提供食物和水的種子。覓食者在沙漠太陽下面會失水,干燥條件下的水分流失率更
-
可逆突變胚胎干細胞的生物庫
IMBA的科學家開發(fā)了一種可逆的突變胚胎干細胞生物庫,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這個細胞庫 - 稱為Haplobank--包含超過100,000個突變
-
新研究旨在了解colibactin如何導致癌癥
十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了解colibactin(一種由某些大腸桿菌菌株產(chǎn)生的化合物)與結(jié)直腸癌之間的聯(lián)系,但由于無法分離這種化合物而受到
-
河南回江蘇要隔離嗎需要做核酸檢測嗎?跨省回家停止隔離14天的政
溫馨提示:尚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群眾(有接種禁忌癥除外),請盡快持本人身份證到附近的接種點完成疫苗接種。繼續(xù)加強個人防護意識,養(yǎng)...
-
新西蘭DNA分析重塑了地質(zhì)理論
對新西蘭神秘的生物和滅絕物種的DNA分析可能改變圍繞該國地質(zhì)和進化過去的理論。阿德萊德大學研究新西蘭的acanthisittid wrens提供了令人
-
果蠅揭示了形態(tài)發(fā)生素在肢體生長中的作用
在巴塞羅那IRB的發(fā)育和生長控制實驗室工作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Dpp基因(人類中的BMP)在果蠅果蠅翅膀的結(jié)構(gòu)組織和生長中起雙重作用。這項研究發(fā)
-
蛋白質(zhì)防止神經(jīng)去分化
昨天發(fā)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多蛋白整合子復合體的成員,因其在基因調(diào)控中的作用而聞名,對果蠅的健康大腦發(fā)育至關重要。該
-
通過修復有缺陷的基因來治愈疾病
被稱為CRISPR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允許科學家剪切特定的DNA序列并將其替換為新序列,從而有可能治愈由缺陷基因引起的疾病。然而,為了實現(xiàn)這一
-
所有長臂猿白血病病毒株的完整基因組測序
總部位于柏林的科學家對所有五種長臂猿白血病病毒(GALV)菌株的完整基因組進行了測序??茖W家們能夠證明選擇已經(jīng)塑造了這組病毒的基因組部分
-
使用基因編輯 神經(jīng)科學家開發(fā)了一種新的自閉癥模型
利用基因組編輯系統(tǒng)CRISPR,麻省理工學院和中國的研究人員設計了獼猴來表達與自閉癥和人類其他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相關的基因突變。這些猴子表現(xiàn)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