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精品天天夜夜久久,日本中文字幕二区区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制服二区,青青青国产爽爽视频免费观看

        中國基因網(wǎng)您的位置:首頁 >基因科普 >

        2018年1月科學流言榜出爐?其實是這樣... 看看哪些流言你曾相信過?

        當我們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時候,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應。因為信息碎片化,很多小伙伴現(xiàn)在上網(wǎng)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論,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認為造出的謠言來混淆大眾,所以我們必須要具備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

        科學流言榜

        人民網(wǎng)北京2月1日電 (孟竹)喝酒能防凍瘡?溫水暖水袋不會燙傷人?臘八蒜抗癌還能軟化血管?……近日,2018年1月“科學流言榜”出爐,有關“臘八蒜能抗癌”、“天宮一號”即將失控撞向地球等“科學”流言被逐一破解,快來看看哪些流言你曾相信過。

        “克隆猴”技術沒啥了不起

        流言:1月25日,新華社通報了一項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成功用體細胞“克隆”出了兩只小猴子。有人宣稱這個突破并不重大,用的只是22年前“克隆羊”的技術。

        真相:體細胞克隆是一種將體細胞培養(yǎng)后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通過人工方式激活后再送入母體發(fā)育成個體的過程。歐美科學家在1996年首次成功通過 “體細胞克隆”的技術克隆出了綿羊“多莉”。1999年,美國科學家還通過“胚胎分裂”技術“克隆”出了世界上首只獼猴,但這種“胚胎分裂”技術幾乎不太可能大量克隆遺傳背景一致的動物模型。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歐美科學界一直在努力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實現(xiàn)猴子的克隆。在2003年,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就一度拿出700多個卵細胞進行克隆嘗試,最終卻無一成功。

        據(jù)研究者介紹,克隆猴主要有三個難題。第一,細胞核不易識別,“去核”難度大;第二,卵細胞容易提前激活,導致克隆“程序”無法正常啟動;第三,體細胞克隆胚胎的發(fā)育效率低,絕大多數(shù)克隆胚胎都難以正常發(fā)育,往往胎死腹中。

        而這次中科院研究者通過引入“表觀遺傳調(diào)節(jié)劑”、尋找新的細胞核來源、優(yōu)化實驗流程等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技術,最終成功通過體細胞技術克隆出了“靈長類”動物。

        《國家地理》雜志和《大西洋月刊》兩家媒體都表示,這是因為中國的科學家不僅只是采用,更是改良了當年克隆綿羊的技術,才令此前屢屢失敗的“克隆猴”終于在這次127個克隆卵細胞中取得了2個成功的結果。

        《細胞》雜志主編Emilie Marcus表示:“《細胞》能有機會發(fā)表如此令人振奮的重要研究成果,我們感到非常榮幸。我們也很高興地看到來自中國的高質量稿件的不斷增長,這篇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論文就是一個例子?!?/p>

        國外科學雜志《自然》(Nature)也在報道中寫到:中國科學家的突破或將給人類疾病的研究帶來一場革命。

        喝酒能防凍瘡

        流言:坊間一直流傳有“喝烈酒防凍瘡”的說法,很多影視劇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喝口酒暖暖身子”的橋段。

        真相:所謂凍瘡,屬于非凍結性凍傷,在長江流域比北方更多見,是由于手足等部位長時間(一般在12小時以上)暴露在寒冷、潮濕條件所致。其原因可能是低溫潮濕使血管處于長時間收縮或痙攣狀態(tài),繼而發(fā)生血管持續(xù)擴張,血液瘀滯,血細胞和體液外滲,局部滲血、淤血、水腫等。有的毛細血管、小動脈、小靜脈,受損后會發(fā)生血栓,嚴重者可出現(xiàn)水皰和皮膚壞死。

        患了非凍結性凍傷以后,會出現(xiàn)寒冷和針刺樣疼痛,并且極易復發(fā),這可能與患病后局部皮膚抵抗力降低有關。

        針對凍瘡形成的原理,要想科學預防,應遵循防寒防水原則。對于患過凍瘡者,尤其是兒童,在寒冷季節(jié)要注意手、足、耳等部位的保暖,并可擦涂防凍瘡霜劑。發(fā)生凍瘡后,局部表皮未糜爛者可涂抹凍瘡,有糜爛或潰瘍者應用抗菌藥和皮質甾的軟膏。

        這樣看來,喝酒防凍瘡并沒有什么科學依據(jù)。而且,喝酒會使人體血管擴張,進而加大人體熱量損失,加上飲酒后人對溫度的敏感性降低,經(jīng)常不注意防凍,可能產(chǎn)生更嚴重的后果。此外,長期過量飲酒可以導致肝臟損傷、血壓升高等,實在不是明智的選擇。

        溫水暖水袋不會燙傷人

        流言:冬季天氣寒冷,暖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等成為了很多怕冷人士的必備品,大家認為只要溫度控制在五六十攝氏度,就不會燙傷皮膚。

        真相:燙傷不是高溫的專利,一般而言,皮膚接觸70℃左右的物體,持續(xù)一分鐘即可對皮膚造成燙傷,而皮膚接觸60℃的溫度時,5分鐘以上也可造成燙傷,這種由于皮膚長時間接觸高于體溫的低溫物體而造成的燙傷,被稱為“低溫燙傷”。

        空軍總醫(yī)院燒傷整形外科主任醫(yī)師曹衛(wèi)紅介紹,低溫燙傷一般多發(fā)于晚上睡眠不易醒或感覺遲鈍的人群,如老人、小孩等。這類人群由于體質較弱,冬季需要保暖,對暖寶、熱水袋等物品有所需求,但是由于感覺遲鈍或者表達不善,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低溫燙傷的現(xiàn)象。

        一般而言,如果是一般性燙傷,皮膚與高溫源之間接觸時間較短,僅造成真皮淺層燙傷。但如果是低溫燙傷,由于熱源溫度較低,患者反應不及時,在低熱源長時間持續(xù)作用下,就會發(fā)展成為真皮深層及皮下各組織層的燙傷。不僅如此,由于低溫燙傷的疼痛感不強烈,而且外表看上去僅會出現(xiàn)紅腫、水泡、紅斑等現(xiàn)象,似乎并不嚴重。尤其是老年人,感知能力較差,燙傷知曉的過程會更晚,很有可能發(fā)現(xiàn)后已經(jīng)是深二度甚至是三度的燙傷,嚴重的還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甚至潰爛,導致患處長時間不愈合。

        因此,能導致燙傷的不僅是高溫,“低溫燙傷”不那么引人注意,后果卻很嚴重,更需要提高警惕。

        “天宮一號”即將失控撞向地球

        流言: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經(jīng)失控并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huán)境及安全造成威脅。

        真相:自2015年起,當時已在軌4年的天宮一號就不斷被各路“媒體”渲染要墜毀,甚至可能“擊中”某些重要城市。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元旦,又形成了一波新的熱潮。

        實際上,天宮一號失控的說法毫無依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至今仍定期發(fā)布其軌道狀態(tài)。最近一期公告顯示,2017年12月17日至24日,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86.5公里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272.6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00.4公里、傾角約42.85度),姿態(tài)穩(wěn)定,形態(tài)未發(fā)生異常。

        天宮一號長約10.4米、直徑最大3.35米,僅重8.5噸,返回時重量應該更小。因此,對于天宮一號的體型、質量、初始設計(沒有熱防護)而言,可以說即便精確瞄準、調(diào)整好角度,都幾乎不可能通過大氣層。

        由于天宮一號的返回過程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它解體后是否一定能燒完,以及萬一存在殘骸的話會落在哪里,這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準確預測的。我國早在去年就向聯(lián)合國大會匯報過我國正在持續(xù)密切跟蹤監(jiān)視天宮一號的實時動態(tài),并報告了造成損失的概率很低。

        人類航天已經(jīng)開展了60年,還從未出現(xiàn)過一例在軌航天器返回地球時造成人員傷亡的案例。

        臘八蒜抗癌還能軟化血管

        流言:很多人認為臘八蒜有“神奇”作用,網(wǎng)上也有很多文章在說臘八蒜具有“抗癌通血管、預防胃腸道疾病”等功效。

        真相:說到大蒜“抗癌”,最初源于一些觀察性實驗,科學家發(fā)現(xiàn)可能大量食用大蒜能減少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胃腸道惡性腫瘤的發(fā)生。還有零星的一些對照實驗“證明”大蒜對于癌癥有預防作用。

        科學家研究出大蒜中具有的活性物質是“蒜氨酸”,以及多種多酚化合物,認定大蒜存在對身體有益的功能成分以及很好的抗氧化性,從而對心血管、病毒、腫瘤等疾病有著積極的預防作用。

        大蒜當中的確存在功能成分和抗氧化性,可并不能說明它就真的會對人產(chǎn)生各種保健功效。同時,很多人認為臘八蒜中的醋酸進入人體會產(chǎn)生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但其實進入人體后,醋酸會在小腸中被堿性消化液中和掉。也就是說能夠吸收進血液的醋酸非常少,而且很快就會被肝臟清理掉了。

        人一般吃蒜量都較少,在各種醫(yī)學研究中,也證明只有大量攝入大蒜才能起到作用,少量攝入效果似乎不是很明顯。由于氣味原因或者對人體的刺激,大多數(shù)人并不能一次性食用很多,所以不可與實驗當中的數(shù)據(jù)相提并論。

        另外,還有很多人并不適宜食用臘八蒜,例如胃腸疾病患者、患眼部疾病人群、服用某些特殊藥物的人群等,所以不能夸大其作用。

        據(jù)了解,“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北京市網(wǎng)信辦、首都互聯(lián)網(wǎng)協(xié)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xié)會、北京地區(qū)網(wǎng)站聯(lián)合辟謠平臺共同發(fā)布。

        (內(nèi)容整理自“科普中國”、“科學辟謠平臺”)

        還有什么其他的流言困惑歡迎大家踴躍提問,小編會努力為大家尋找官方權威的說明來解答,希望大家能繼續(xù)支持本欄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