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最長隨訪出爐,出院2年仍有長期癥狀
全球新冠最長隨訪出爐,出院2年仍有長期癥狀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劉曉旭編譯)5月12日,《柳葉刀·呼吸病學》上發(fā)表了一篇武漢新冠肺炎出院兩年隨訪結(jié)果研究,該研究由中日友好醫(yī)院曹彬和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王健偉教授團隊共同完成,這也是迄今為止針對新冠患者隨訪時間最長的一項研究。
研究表明,與普通人群相比,
新冠康復者在初次感染 2 年后的健康狀況往往較差,約半數(shù)新冠康復者出院 2 年仍存在新冠肺炎長期影響,例如疲勞和睡眠困難。
研究對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間中國武漢因新冠住院的1192名患者進行跟蹤調(diào)查,并隨訪患者在出院后6個月、12個月及兩年后的情況。評估包括6分鐘步行試驗、實驗室檢測和問卷調(diào)查,其中問卷包括癥狀、心理健康、與健康相關(guān)的生活質(zhì)量、是否回歸工作以及出院醫(yī)療保健利用情況。
疲勞、肌肉無力及睡眠困難是最常報告癥狀
受試者出院時的中位年齡為57歲,其中54%為男性(641人)。在最初發(fā)病的6個月后,68%的患者報告了至少一項長期癥狀,該比例在感染2年后下降至55%。疲勞或肌無力是最常見的癥狀,從6個月隨訪時的52%下降到2年隨訪時的30%。
除此之外,隨訪 6 個月時,出院患者存在呼吸困難比例為 26%,到 2 年時這一比例明顯降低至 14%;存在焦慮或抑郁癥狀比例從 6 個月時 23%降低至 2 年時的 12%。
研究稱,新冠后的疲勞存在波動或者復發(fā),但機制尚不清楚,很可能是由于中樞、外周和心理因素的綜合作用。
出院 2 年后,新冠康復者身體健康狀況仍低于正常水平
新冠肺炎長期影響與生活質(zhì)量下降、運動能力降低、心理健康異常和出院后醫(yī)療保健使用增加有關(guān)。在出院 2 年后,新冠康復者身體健康和健康生活質(zhì)量仍然低于對照組。在 2 年隨訪中,重癥患者的限制性通氣障礙和肺擴散障礙的負擔明顯高于對照組。
研究表明,在恢復后期,存在限制性通氣障礙新冠康復者比例增加,但在沒有進行肺部影像學檢查的情況下,很難確定這種新發(fā)的限制性通氣障礙是否來自新發(fā)或惡化的間質(zhì)異常。此前對于 SARS 和 MERS 的研究描述了恢復期的肺纖維化異常,并且在感染新冠后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也可以觀察到這一跡象,表明
肺纖維化可能是一個新冠肺炎的長期影響。
不過
值得鼓舞的是,無論最初的疾病嚴重程度如何,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善,
約近90%的患者都在兩年后都重返了之前的工作崗位。本研究的通訊作者、中日友好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主任曹彬教授表示:“通過對新冠肺炎幸存者的縱向多階段隨訪,特別是對遭受新冠肺炎長期影響的患者進行隨訪,對我們了解該新發(fā)突發(fā)傳染病的長期病程、完善自然史至關(guān)重要,也有益于我們進一步探索康復計劃?!?/p>
推薦內(nèi)容
-
5月8日廣東新增本土確診28例,其中湛江23例
5月8日廣東新增本土確診28例,其中湛江23例 5月8日024時,全省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8例(其中1例為無癥狀感染者轉(zhuǎn)確診),廣州報告4例,中
-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的染色體分離機制
當細胞分裂時,染色體需要在子細胞之間均勻分離。這種均等的染色體分布對于準確地將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染色體異...
-
父母的染色體在胚胎的第一次分裂期間保持分開
人們一直認為,在胚胎第一次細胞分裂過程中,一個紡錘體負責將胚胎的染色體分成兩個細胞。EMBL科學家現(xiàn)在表明,實際上有兩個錠子,每組父母
-
黃蜂的毒液可能會給抗生素帶來更多的刺痛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們已經(jīng)開發(fā)出一種抗菌肽(AMP),它是從一種南美黃蜂產(chǎn)生的12種氨基酸毒素中提取出來的。團隊使用rational肽設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