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豬肉被列為十大最營養(yǎng)食物?真是如此?
互聯(lián)網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傳播者,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在沒有獲得真正證實的消息之前,千萬不能隨意散播謠言,很容易造成以訛傳訛的局面。
肥豬肉豬肉
總有人想搞個大新聞。這不,最近就有文章說,“我們一直以來都錯怪肥豬肉了,其實它是世界上最有營養(yǎng)的食物之一?!?/p>
相關新聞(圖片來源于網絡)
文章引用BBC的報道,介紹了一項最近的營養(yǎng)學研究。研究中,科學家們對常見食物進行評估、為每一種食物打分,分值越高,營養(yǎng)價值越好;而肥豬肉,以73分的成績,位列第8,傲視群雄。
在BBC網站上,確實可以找到這樣一篇報道。
相關報道(圖片來源:bbc.com)
報道中提到,食物的得分越高,相遇的可能性就越大。這話什么意思呢?
文章截圖(原圖出處:bbc.com)
答案要從研究中找。
BBC在報道中列舉的數據,來源于2015年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選擇了一千余種常見食物,通過查詢美國農業(yè)部的營養(yǎng)數據庫,繪制了一張?zhí)厥獾膱D表。[1]
論文圖表[1]
每一個點,代表一種食物。點的顏色,標示食物的主要屬性。如果兩種食物都含有某種營養(yǎng)成分,就用短線把它們連接起來。比如,左上角的檸檬色小點,代表豬肉脂肪(pork fat),它屬于富含油脂的動物衍生品,跟附近的牛頸肉,都含有某些營養(yǎng)元素。
當一個人說“這種食物比那種更有營養(yǎng)”時,他的意思可能是這種食物更容易吸收,可能是這種食物含有更多蛋白質,也可能是這種食物的氨基酸組合更加合理。換言之,“營養(yǎng)”有不同的判斷標準。在這篇論文中,研究者提出了營養(yǎng)適應度(nutritional fitness)的概念。
從上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食物都存在營養(yǎng)成分上的相似性。那么,有沒有一種食物,涵蓋了人體需要的所有營養(yǎng)呢?如果有,事情就方便了——以后,只要每天都吃它,就不用擔心營養(yǎng)缺乏。
可惜,并沒有。
研究人員接著嘗試兩兩組合,從一千余種食物中,任選兩種,分析它們的營養(yǎng)分布。
結果,還是沒有。
最后,研究人員發(fā)現,至少需要四種食物,才能滿足人們每日所需。這樣的組合有很多種,其中,有些食物出現的頻次比較高, “萬金油”一般,跟誰都合得來,有些食物則相反,只有在跟固定“伙伴”配合的情況下,才能提供全面營養(yǎng)。營養(yǎng)適應度,表示食物在所有組合中出現的頻次。肥豬肉不僅含有豐富的脂肪,而且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比較“百搭”,因而,出現的頻次多、得分高。
論文數據[1]
平心而論,這項研究,有一定的正面意義。一方面,它再次打破了“神奇食物”的傳說。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食物,也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壞食物,合理搭配,才是健康飲食的關鍵。另一方面,如果你的飲食特別單調,吃一點杏仁(0.97分)、番荔枝(0.96分)、海鱸魚(0.89分)或者豬肉脂肪(0.73分),能在某種程度上,彌補營養(yǎng)攝入、免于營養(yǎng)匱乏。
那么,是不是說,以后豬肉可以敞開吃呢?
當然不是。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的食物種類,也是越來越豐富。比起匱乏,更應該警惕過剩。所謂過剩,有兩層含義。一是總量,二是比例。脂肪的熱量比其他食物高得多,所以,豬肉吃多了,很容易引起肥胖;飯量是有限的,豬肉的比例越高,其他食物吃得越少,越有可能出現營養(yǎng)失衡。比如,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脂肪提供的能量,不宜超過30%。[2]有學者對9個省份的青少年進行調查,結果顯示,57%的小朋友超標。[3]這個數據是2009年的,現在,問題恐怕更加嚴重。
所以,豬肉是可以吃的,營養(yǎng)高低,要看搭配、跟什么一起吃??紤]到我們的人均攝入情況,警惕超標比擔心不足更為緊迫。
------------------------------
參考文獻
[1]KIM S, SUNG J, FOO M等. Uncovering the Nutritional Landscape of Food[J]. PLOS ONE, 2015, 10(3): e0118697.
[2]Healthy diet[EB/O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07-09]. http://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althy-diet.
[3]蘇暢, 王惠君, 王志宏等. 中國9省區(qū)1991-2009年7~17歲兒童青少年膳食脂肪和膽固醇入狀況及變化趨勢[J].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40918, 33(12): 1208–1212.
(內容整理自“科普中國”、“科學辟謠平臺”)
如果看完本文后你心里的疑問解開了,歡迎大家分享給身邊的小伙伴,讓更多人避雷謠言,讓真相被更多人知道。
推薦內容
-
英國女性喜歡的性愛手段有哪些
心理活動是每個人都有的。然而這樣一個別人不知道的思想角落,往往容易被他人忽視。所以我們自身必須時刻關注自己的內心需求,不能讓自...
-
消除轉基因生物會對環(huán)境和經濟產生影響
普渡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美國的轉基因生物被禁止,食品價格上漲,土地利用變化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顯著增加以及森林和牧場遭受重大...
-
蛋白質代謝可能是長壽的線索
這看似矛盾,但研究罕見疾病的病因可以為正常健康提供有用的見解。研究人員在研究早衰癥(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時發(fā)現,早衰癥中有
-
11月30日滿洲里疫情源頭最新消息公布 為境外輸入攜帶病毒通
滿洲里疫情源頭為境外輸入攜帶病毒通過人傳人、貨傳人情況引發(fā)。據消息顯示,11月30日下午,滿洲里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疫情防控情況。據發(fā)
-
專家們在實驗性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上產生了嚴重分歧
SANDIEGO(AP)--一家聲稱擁有第一種能減緩阿爾茨海默病精神衰退的藥物的公司周四向科學家提出了這一案例,但他們對該藥物是否有足夠的有效
-
植物真菌和細菌共同清潔被污染的土地
高度復雜的相互作用的根,真菌和細菌構成一些樹的清潔被污染的土地,根據生物信息學和小說研究植物生物學專家從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