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法定藥食同源
-
國家法定藥食同源
衛(wèi)生部今天公布《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對藥食同源物
品、可用于食品的物品和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體規(guī)定。三種物品名單如
下:
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
(按筆劃順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薊、山藥、山楂、馬齒莧、烏梢蛇、烏梅、
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龍眼肉
(桂圓)、決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
棘、牡蠣、芡實、花椒、赤小豆、阿膠、雞內(nèi)金、麥芽、昆布、棗(大棗、酸棗、
黑棗)、羅漢果、郁李仁、金銀花、青果、魚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
枸杞子、梔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櫞、香(艸下加需)、桃仁、桑葉、桑
(木右加甚)、桔紅、桔梗、益智仁、荷葉、萊(艸下加服)子、蓮子、高良姜、
淡竹葉、淡豆豉、菊花、菊苣、黃芥子、黃精、紫蘇、紫蘇籽、葛根、黑芝麻、
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棗仁、鮮白茅根、鮮蘆根、蝮蛇、
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食品的物品名單
(按筆劃順序排列)
人參、人參葉、人參果、三七、土茯苓、大薊、女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貝
母、川芎、馬鹿胎、馬鹿茸、馬鹿骨、丹參、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門冬、
天麻、太子參、巴戟天、木香、木賊、牛蒡子、牛蒡根、車前子、車前草、北沙
參、平貝母、玄參、生地黃、生何首烏、白及、白術、白芍、白豆蔻、石決明、
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證明)、地骨皮、當歸、竹茹、紅花、紅景天、西洋參、吳
茱萸、懷牛膝、杜仲、杜仲葉、沙苑子、牡丹皮、蘆薈、蒼術、補骨脂、訶子、
赤芍、遠志、麥門冬、龜甲、佩蘭、側柏葉、制大黃、制何首烏、刺五加、刺玫
果、澤蘭、澤瀉、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羅布麻、苦丁茶、金蕎麥、金櫻子、
青皮、厚樸、厚樸花、姜黃、枳殼、枳實、柏子仁、珍珠、絞股藍、胡蘆巴、茜
草、蓽茇、韭菜子、首烏藤、香附、骨碎補、黨參、桑白皮、桑枝、浙貝母、益
母草、積雪草、羊藿、菟絲子、野菊花、銀杏葉、黃芪、湖北貝母、番瀉葉、
蛤蚧、越橘、槐實、蒲黃、蒺藜、蜂膠、酸角、墨旱蓮、熟大黃、熟地黃、鱉甲。
食品禁用物品名單
(按筆劃順序排列)
八角蓮、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烏、廣防己、馬桑葉、馬錢子、
六角蓮、天仙子、巴豆、水銀、長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
生狼毒、白降丹、石蒜、關木通、農(nóng)吉痢、夾竹桃、朱砂、米殼(殼)、紅
升丹、紅豆杉、紅茴香、紅粉、羊角拗、羊躑躅、麗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
海棠、河豚、鬧羊花、青娘蟲、魚藤、洋地黃、洋金花、牽牛子、砒石(白砒、
紅砒、砒霜)、草烏、香加皮(杠柳皮)、駱駝蓬、鬼臼、莽草、鐵棒槌、鈴蘭、
雪上一枝蒿、黃花夾竹桃、斑蝥、硫磺、雄黃、雷公藤、顛茄、藜蘆、蟾酥。(完)
藥食同源的概述
“藥食同源”指,許多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并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yī)學
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
味”。
藥食同源的理論來源
唐朝時期的《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
藥物”,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
“藥食同源”是說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痘茨献?修務訓》稱:“神農(nóng)嘗
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笨梢?/p>
神農(nóng)時代藥與食不分,無毒者可就,有毒者當避。
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藥食才開始分化。在使用火后,人們開始食熟食,烹調(diào)加
工技術才逐漸發(fā)展起來。在食與藥開始分化的同時,食療與藥療也逐漸區(qū)分。
《內(nèi)經(jīng)》對食療有非常卓越的理論,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
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這可稱為最早的食療原則。
由此可見,在中醫(yī)藥學的傳統(tǒng)之中,論藥與食的關系是既有同處,亦有異處。
但從發(fā)展過程來看,遠古時代是同源的,后經(jīng)幾千年的發(fā)展,藥食分化,若再往
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樸歸真,以食為藥,以食代藥。
中國中醫(y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又稱為“醫(yī)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
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在古代
原始社會中,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認
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藥用,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qū)分。這就是
“藥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也是食物療法的基礎。
中醫(yī)藥學還有一種中藥的概念是:所有的動植物、礦物質(zhì)等也都是屬于中藥
的范疇,中藥是一個非常大的藥物概念。凡是中藥,都可以食用,只不過是一個
用量上的差異而已,也就是說法: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
量大。因此嚴格地說,在中醫(yī)藥中,藥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對而言的:藥物
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藥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藥物的副作用大。這就是“藥
食同源”的另一種含義。
中藥與食物的關系
中藥與食物的關系是――藥食同源。大家知道,中醫(yī)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
藥和針灸。中藥多屬天然藥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可供人類飲食的食物,
同樣來源于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部分礦物質(zhì),因此,中藥和食物的來源是相同
的。有些東西,只能用來治病,就稱為藥物,有些東西只能作飲食之用,就稱為
飲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東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樣也能當作飲食之用,叫做
藥食兩用。由于它們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藥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
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龍眼肉、山楂、烏梅、核桃、杏仁、飴糖、花椒、小茴
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們既屬于中藥,有良好的治病療效,又
是大家經(jīng)常吃的富有營養(yǎng)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藥和飲食物的來源和作用以及二
者之間的密切關系,我們就不難理解藥食同源的說法了。
中藥與食物的共同點:可以用來防治疾病。
它們的不同點是:中藥的治療藥效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藥勁大”,用藥正
確時,效果突出,而用藥不當時,容易出現(xiàn)較明顯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療效果
不及中藥那樣突出和迅速,配食不當,也不至于立刻產(chǎn)生不良的結果。但不可忽
視的是,藥物雖然作用強但一般不會經(jīng)常吃,食物雖然作用弱但天天都離不了。
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
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chǎn)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zhì)變,這種
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并不亞于中藥的作用。因此正
確合理地調(diào)配飲食,堅持下去,會起到藥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藥食同源示例
中醫(yī)素有“藥食同源”之說,表明醫(yī)藥與飲食屬同一個起源。實際上,飲食的
出現(xiàn),比醫(yī)藥要早得多,因為人類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須攝取食物,以維
持身體代謝的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生活實踐,人們逐漸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
進食;哪些有害,不宜進食。通過講究飲食,使某些疾病得到醫(yī)治,而逐漸形成
了藥膳食療學。
藥膳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知識與烹調(diào)經(jīng)驗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以藥物和食物為原
料,經(jīng)過烹飪加工制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它“寓醫(yī)于食”,既將藥物作
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既具有營養(yǎng)價值,又可防病治病、強身健體、延年
益壽。因此,藥膳是一種兼有藥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
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體得到滋補,疾病得到治療。
為了達到健康之道,除了須注意日常生活習慣之調(diào)整外,飲食的調(diào)整也可達
到養(yǎng)生目的,中國千年來的生活體驗,經(jīng)歷了「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食療本草」甚
至「本草綱目」等,已經(jīng)將食物及醫(yī)藥溶成一體,演化出「藥食同源」之文化,
中國醫(yī)學發(fā)展過程中首重預防,而預防之道在于遵循自然治療之原則,因此食療
須求其所宜,其所忌,且中醫(yī)治病相當重視「對證」,所以在選擇適當?shù)闹?/p>
藥進行食補前應先了解體質(zhì),才不至選擇偏差太多,反而失去其意義。
如何認識體質(zhì),從生活表現(xiàn)上可以有個大概了解,一般可分成三類體質(zhì)(1)
寒熱證體質(zhì):熱證體質(zhì)會有緊張,興奮,亢進,炎癥,充血等癥狀,日常生活上
比較有口渴,喜歡冷飲,尿量少且呈黃赤顏,便秘等表現(xiàn),且精神容易呈現(xiàn)興
奮狀態(tài);而寒證體質(zhì)則是弛緩,萎縮,衰退,無力,貧血等癥狀,日常生活上口
比較不渴且喜歡熱飲,尿量多呈顏清淡,女性生理周期較慢等表現(xiàn),精神上較
沒力的狀態(tài)。(2)實虛證體質(zhì):實證體質(zhì)的人中氣十足,講話有力,體力充沛,
無汗且容易便秘;而虛證體質(zhì)的人講話時就較無力,體力虛弱,有自汗的現(xiàn)象,
腸胃容易有下痢癥狀且臉較蒼白。(3)燥濕證體質(zhì):燥性體質(zhì)的內(nèi)水分較
不足,容易口渴,乾咳,便秘,女性則月經(jīng)較少;濕性體質(zhì)的人則是體內(nèi)水分過
多,容易有血壓高,浮腫,腹鳴,痰多或下痢等癥狀表現(xiàn)。
了解體質(zhì)后接著須知道藥(食)物的性質(zhì),才能對證(食)物,因應體質(zhì)上
之寒熱,虛實,所以藥(食)物也分成
(1)補瀉性質(zhì):補性的藥(食)物可以增強人的抵抗力,增加元氣,適合虛弱體
質(zhì)者食用,而實證體質(zhì)者服用則反易造成便秘,汗排不出,病毒積存於體內(nèi),引
起高血壓,發(fā)炎,中毒等不良癥狀;瀉(食)物則可協(xié)助將病毒由體內(nèi)排出
之作用,可改善實證體質(zhì)者之便秘,充血,發(fā)炎等癥狀,而體質(zhì)虛弱者則可能會
因食用過多而造成下痢,身體更虛弱,降低對病毒之抵抗力。
(2)溫涼性質(zhì):溫(食)物可以使身體產(chǎn)生熱能,增加活力,改善其已衰退,
萎縮,貧血之身體機能,若熱性體質(zhì)者食用則會產(chǎn)生興奮過度或機能亢進,而造
成失眠,紅腫,充血,便秘之情形;而涼(食)物則可使精神有鎮(zhèn)靜效果,身
體有清涼及消炎之作用,可以改善已呈亢進之機能,炎癥,興奮性,充血性,消
除不眠,腫脹,炎癥等癥狀,若寒性體質(zhì)者過度食用則會使冷癥及貧血之癥狀更
嚴重。日常食用蔬果中,溫性食物如韭菜,蔥,大蒜,辣椒,姜,胡椒等辛辣調(diào)
味料,南瓜,大頭菜,荔枝,番石榴,木瓜等,涼性食物如芹菜,菠菜,白菜,
空心菜,番茄,蘿卜,絲瓜,苦瓜,黃瓜,海帶,西瓜等,平時可以選擇適合之
蔬果適量食用,但仍須注意就營養(yǎng)學觀點而言,任何一種食物不宜過度或缺乏。
1-1蔬菜類
1-1-1根莖類
(1)馬鈴薯
馬鈴薯又稱為洋芋,地瓜,為茄科植物馬薯的塊莖,原產(chǎn)在南美洲的智利,
秘魯,現(xiàn)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種植,主要在夏,秋季采收,可當成主食亦可當成
蔬菜。馬鈴薯性味甘平,具有益氣健脾,消炎解毒的功能,適用于治療十二指腸
潰瘍,慢性胃痛,習慣性便秘和皮膚濕疹等癥??捎靡灾委熚?,十二指腸潰瘍,
慢性胃痛,習慣性便秘,惡心反胃和皮膚濕疹等癥。馬鈴薯含有豐富的淀粉,蛋
白質(zhì),磷,鐵,無機鹽,多種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食用馬鈴薯時需注意馬鈴薯中
含有龍葵素,平時含量極微,一旦發(fā)芽,芽眼,芽根和變綠,潰爛的地方龍葵素
的含量會急劇增高,這是有毒的生物堿,不慎食入時會造體中毒,因此發(fā)芽
或潰爛的馬鈴薯不可食用。
(2)番薯
番薯又稱紅薯,白薯,地瓜,山芋,紅苕,番薯,金薯,甜薯,為旋花科植
物甘薯的塊根。甘薯的原產(chǎn)地為美洲,明代時由福建長樂縣一位陳振龍華僑在呂
宋(現(xiàn)菲律賓)發(fā)現(xiàn),甘薯味美適口,且產(chǎn)量極高,是一種很好的糧食作物,而加
以移植回中國。蕃薯性味甘平,具有補脾胃,養(yǎng)心神,消瘡腫的功能,可用于痢
疾,濕熱,黃疸癥,遺精,淋毒,血虛,月經(jīng)失調(diào),酒積熱瀉,小兒疳積之治療。
在民間,常用利用甘薯治療濕疹,毒蟲叮咬,夜盲等癥。蕃薯含有豐富的糖,蛋
白質(zhì),無機鹽,脂肪,維生素A,C,胡蘿卜素等營養(yǎng)成分。蕃薯品種很多,一
般可區(qū)分為食用根莖部及食用莖葉部兩種。食用時需注意甘薯在胃中會產(chǎn)酸,因
此胃潰瘍及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宜食用。有過敏體質(zhì)的人生食甘薯后,可能會引起
皮膚潮紅,出疹癢,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發(fā)燒,甚至昏迷等全身癥狀,
因此過敏體質(zhì)的人需注意。而帶有黑斑的甘薯可使人中毒,其毒性是由黑斑病毒
引起的,這種病毒是高溫蒸,煮,烤均不易使之破壞,誤吃生熟黑斑甘薯后,中
毒病癥為: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者體溫升高,甚至死亡。
(3)大蒜
大蒜又稱葫蒜,葫,大豆蒜,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鱗莖。大蒜性味溫辛,具
有下氣,消谷,除風,破冷,解毒,散癰等功效,可用以治療腹瀉,吐血,水腫
等疾病,所含的大蒜素,具有殺菌作用,而且還有抗癌作用,蒜辣素則可刺激胃
液分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大蒜油能降低血脂,對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病是有
益的。大蒜含有蛋白質(zhì),脂防,糖,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磷,鐵等礦物
質(zhì)之營養(yǎng)成分。食用大蒜時需注意全身發(fā)熱,晚上睡不好的人(尤其更年期的障
礙明顯的婦女,大手術后或大量失血的人)以及目,口,齒,喉,舌諸熱病后均
忌食。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或慢性胃炎的人,最好不吃,因大蒜可刺激胃粘
膜,使胃酸增多。食用后,若覺得胃部發(fā)熱,口渴則表示已經(jīng)服用過量,應減少
服用量或乾脆不吃。
1-1-2葉菜類
(1)小白菜
小白菜又稱青菜,長梗菜,雞毛菜,油白菜,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青菜的幼
株莖葉。小白菜性味甘平,微寒,具有清熱解煩,利尿解毒等功效,可用以治療
便秘,消化道潰瘍出血等疾病,內(nèi)含礦物質(zhì)能夠促進骨胳的發(fā)育,加速的新
陳代謝和增強機體的造血功能,胡蘿卜素,菸堿酸等營養(yǎng)成分,也是維持生命活
動的重要物質(zhì),而大量的粗纖維可促進腸壁蠕動,幫助消化,保持大便通暢。所
含營養(yǎng)成分除了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胡蘿卜素,菸堿酸外,另外也有豐富的維生素,
糖,蛋白質(zhì),脂肪等成分。因為小白菜性微寒,對於脾胃虛弱,大便溏薄者,不
宜多食,亦不宜冷食,而炒,熬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損失營養(yǎng)。
(2)甘藍菜
甘藍菜又稱高麗菜,包心菜,卷心菜,臺語叫玻璃菜,為十字花科植物甘藍
的莖葉。原產(chǎn)于地中海沿岸,14世紀左右傳入中國,荷蘭人占據(jù)時引入本省種
植,是世界性蔬菜之一。甘藍菜主莖粗短,于外葉長約10片左右,心葉開始由
內(nèi)向外生出,互相卷抱形成葉球狀,天氣涼冷葉球愈緊抱成扁圓型。甘藍菜性味
甘平,具有益脾和胃,緩急止痛作用,可以治療上腹賬氣疼痛,嗜睡,脘腹拘急
疼痛等疾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糖等成分,其中以維生素A最多,并含有少
量K1,U,氯,碘等成分,尤其K1及U是抗?jié)円蜃?,因此常食用甘藍對輕
微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有紓解作用,適合任何體質(zhì)長期食用。另外含有一些硫
化物的化學物質(zhì),是十字花科蔬菜的特殊成分,具有防癌作用,其中又以甘藍菜
和胡蘿葡,花椰菜最著名,并稱為防癌的三劍客。
1-2水果類
(1)番石榴
番石榴又稱藍拔,拔仔,原產(chǎn)于熱帶美洲,目前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均有栽培。
臺灣早在200年前便有種植,當時都種植在來種,至1915年起陸續(xù)由夏威夷及
亞洲地區(qū)引入優(yōu)良品種試種,加上由實生選拔出一些優(yōu)良品種。目前栽培品種以
梨仔拔,泰國拔,二十世紀拔,水晶拔,珍珠拔等品質(zhì)較優(yōu)。珍珠拔果實如梨形,
豐滿不易軟化,糖度10~12度,果肉清脆,風味佳,品質(zhì)優(yōu)。為桃金娘科番石
榴屬植物番石榴之果實,性味甘平澀,具有收斂止瀉,消炎止血效用,番石榴的
葉,果實可治急,慢性腸炎,痢疾,小兒消化不良,糖尿病人之輔助治療食品;
而鮮葉外用可治跌打扭傷,外傷出血,或癰瘡久不愈合。番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
素,糖,氨基酸等成分。但需注意習慣性便秘,產(chǎn)后便秘及病后體虛便秘者,不
可服用。
(2)枇杷
枇杷古稱無夏扇,又稱虛桔,因葉形似琵琶而得名。為薔薇科枇杷屬枇杷的
成熟果實。枇杷性味甘涼微酸,具有鎮(zhèn)咳祛痰,潤肺生津,和胃降逆效用,可用
于支氣管炎,聲音嘶啞,口渴咽乾,乾嘔少食等疾病。枇杷含有豐富的糖,維生
素B,C,脂肪,蛋白質(zhì),鈉,鉀,鐵,磷等成分。但須注意脾虛腹瀉者不宜服
食,枇杷核仁含有劇毒的氫氰酸,誤食會使人中毒。
1-3乾果類
(1)栗子
栗子又稱大栗,板栗,毛栗子,人參果。為殼斗科植物栗子的種仁。栗子性
味甘溫,具有補腎,強筋骨,活血功能,可以治療脾虛泄瀉,腰膝酸軟,腹瀉,
便血等疾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淀粉,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等成分。栗
子之鮮品,乾品均供食用??缮?,炒食,煮食,或作菜肴,羹,湯,米粥,糕
點等的配料,或炒存性研末服,磨成栗子粉可作糕點,煮糊食之亦佳。但須注意
多食易造成消化不良,脾虛濕盛者不宜食用。
(2)落花生
花生又名長生果,萬壽果,落花生,千歲子。為蝶形花科植物落花生的種子。
花生性味甘平,有健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yǎng)調(diào)氣,清咽等功效,可用于燥咳,
反胃,腳氣等疾病,所含脂肪大部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和使肌膚
潤潔細膩之功用,并含有卵磷質(zhì)和腦磷脂,這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所需的重要物質(zhì),可使
人聰明不健忘,花生衣中還有較多的維生素B1,B2等物質(zhì),對眼病,口唇炎等
癥均有療效。花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核黃素,卵磷脂,多種維生素及鈣,
磷,鐵等微量元素。但須注意潮濕發(fā)霉的花生米中易產(chǎn)生黃曲霉毒素,能致肝癌。
而花生含蛋白質(zhì)和脂肪較多,一次不能吃的過多,特別是發(fā)熱,胃腸虛弱及大便
溏稀泄瀉的人更不宜多吃。
1-4肉類
1-4-1家禽類
(1)雞肉
雞又稱燭夜,雞肉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肉,是一般民眾食用最多的肉類之一,
目前臺灣地區(qū)的雞品種非常多,一般區(qū)分成肉雞,仿土雞,土雞等,雞肉性味甘
平,具有補養(yǎng),健脾胃,強筋骨等功效,適于年老體弱,久病體虛,肺結核,陽
痿,胃下垂等癥,其他如胃弱,腹瀉下痢,糖尿病,產(chǎn)后少等都可用雞肉溫補,
有利于恢復健康。雞肉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等成分,是一種高蛋白質(zhì)低脂肪
的肉品,而維生素中所含的維生素B12,可維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健康,消除煩躁不安。
雞中有骨肉之為烏黑者,即俗稱烏骨雞,治療功用較強。
(2)鴨肉
鴨在古書上稱為鶩,鴨肉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肉,鴨肉性味甘寒,有滋養(yǎng)身體,
益氣養(yǎng)神,調(diào)胃和中的作用。民間常用鴨肉滋陰補虛,利尿消腫,對於低燒不退,
虛弱少食,大便乾燥,水腫不消者尤有補益。鴨肉的營養(yǎng)成分包括蛋白質(zhì),脂肪,
碳水化合物,鈣,鐵,維他命B1,B2,糖類等成分。但因鴨肉性寒涼,故如因
受寒引起的胃脘痛,腹瀉,腰疼,經(jīng)痛等癥的患者均不宜食鴨肉,另如陽虛脾弱,
外感未清者,也應忌食。
1-4-2家畜類
(1)豬
豬肉為豬科動物豬的肉,性味甘咸平,具有潤腸胃,生津液,補腎氣,解熱
毒之功效,豬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熱量大,蛋白質(zhì),脂肪豐富,還含有各種維
生素及微量元素,因此具有長肌肉,潤皮膚的作用,并能使毛發(fā)光澤。豬肉是中
國菜的重要原料,可以做出幾百種不同款式的菜肴,是一般民眾喜愛的食品。但
豬肉含脂防及膽固醇過高,動脈硬化,冠心病,年老體弱者不宜多食。
(2)牛
牛肉為??苿游稂S?;蛩5娜?,牛肉性味甘溫,營養(yǎng)豐富,其蛋白質(zhì)含量
比豬肉高一倍,有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強筋健骨之功效。牛肉是低脂肪,它的
脂肪含量比豬肉低5倍,而且膽固醇含量低,氨基酸豐富全面,維生素,微量元
素也不少,因強身健體功效顯著,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也較安全,實為健身食
品。但是對患有疥瘡濕疹,搔癢者宜慎食。
1-4-3魚類
(1)鯉魚
鯉魚為鯉魚科動物。鯉魚性味甘溫,具有安胎,通,除濕,利水功效???/p>
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咳逆氣喘上氣,黃疸煩渴,妊娠水腫,胎氣不安,汁
不通。鯉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的含量也多,礦物質(zhì),維生素亦豐富,是
一種不易上升膽固醇的健康食品。一般作湯淡食或配上某些中藥同服效果更佳。
但鯉魚易有寄生蟲濟生故不宜生食,對于患有疥瘡濕疹,搔癢者不宜食用。
(2)鰻魚
鰻魚為鰻鱺科動物鰻鱺或海鰻的肉,鰻魚性味甘平,有滋補,補虛損的功能,
鰻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鈣質(zhì),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A,維他命E,及EPA
和DHA等營養(yǎng)素,能提供我們生活所需的營養(yǎng),另外鰻魚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
和維生素,其中DHA有助于改善眼睛視力(如夜盲病及弱視),增強學習力,記
憶力,促進腦力大幅提升,并有預防早產(chǎn)的功效,EPA有預防心肌梗塞,預防
腦血管栓塞,預防動脈硬化等功能,維生素具有抗老化,使氣粉嫩,保持青
春外貌,可加速灼,燙傷的恢復,供給體內(nèi)氧氣,使身體有耐久力,減輕疲勞,
鈣質(zhì)可增強骨本,預防骨質(zhì)疏松癥,膠原蛋白則可修補肌膚皺紋,增加皮膚彈性,
延遲老化,養(yǎng)顏美容,滋補養(yǎng)生。
1-4-4甲殼類
(1)蝦
蝦是一種甲殼綱十足目長尾亞目長臂蝦科,對蝦科或龍蝦科動物,海水及淡
水中均有,種類繁多,常見及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有對蝦,毛蝦,白蝦,米蝦,沼蝦
及龍蝦等。蝦肉性味甘咸溫,具有補腎壯陽,通,解毒功能,常用來治療腎虛
陽痿,衰弱體虛以及各種瘡癤潰破等癥。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微量
元素及煙酸等各種所需之營養(yǎng)成份,尤以蛋白質(zhì)及維生素A及磷,鈣等含
量最為豐富。蝦皮有鎮(zhèn)靜作用,常用來治療神經(jīng)衰弱諸癥。海米通作用較強,
而蝦米富含大量磷,鈣對小兒,孕婦尤有補益。蝦肉對于患有疥瘡濕疹,搔癢者
宜慎食。
(2)蟹
蟹又稱黃伯,郭素,螯,稻蟹,毛蟹,梭子蟹,青蟹等,為蟹科動物,有淡
水產(chǎn)及海產(chǎn)之分。螃蟹性味咸寒,具有清熱,散血,續(xù)斷傷等功能,對筋骨損傷,
疥癬,漆瘡,燙傷等都有治療作用。螃蟹不但味奇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是一種高
蛋白的補品,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鈣,磷,鐵等元素。但是螃蟹對于
外感寒邪未除之咳嗽便瀉,脾胃寒虛或曾患中風者忌用。
1-5榖類
(1)米
稻是屬于禾本科,稻屬的植物,依品種分為粳稻,秈稻及爪哇稻三類,依米
質(zhì)特性區(qū)分為粳米,秈米及糯米。秈稻所生產(chǎn)之米稱為秈米,米粒多細長扁平,
粘性弱,脹性大,臺灣秈米俗名在來米,粳稻所生產(chǎn)之米稱為粳米,米粒粗短闊
厚,粘性強,脹性較秈米小,大多用以制年糕,臺灣粳米俗名蓬萊米,糯稻所生
產(chǎn)之米稱為糯米,米粒形狀與粳米相近,其粘性較粳米更強,適用制酒,故又名
酒米。臺灣于1641年基督教的傳教士開始在「佳里」教平埔族人種水稻;1752
年鄭成功的軍隊帶來了更多的米種,如紅米,烏米,茶米等,在高屏溪的下游,
更開發(fā)出一年可以有二次收成的「雙冬」水稻;1926年甲午戰(zhàn)爭之后,日本占
領臺灣后,在臺北市的「竹子湖」試種日本的水稻「蓬萊米」品種,其米質(zhì)柔軟,
米粒圓滑,產(chǎn)量較多;1960年代之后農(nóng)業(yè)改良蓬勃發(fā)展,至今有更多更好的品
種及米質(zhì)特性。米性味甘平微溫,有補中益氣,補肺氣,養(yǎng)胃津的功效,可用於
治療消渴,尿多,自汗,泄瀉等癥。米的營養(yǎng)價值相當完整且均衡,富含蛋白質(zhì),
脂肪,維生素B,礦物質(zhì)和纖維等成分,米糠中含有0。7-3%的脂肪,可提煉
米糠油,胚芽含豐富的醣,是提供熱量的主要來源。食用米類食品時需注意糯米
因較黏滯,不易消化,對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癥者不宜多食。
1-6花類
(1)茉莉花
茉莉花又稱小南強,木梨花,柰花,扶麗,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乾燥花,原
產(chǎn)印度或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時間已不可考。茉莉花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表,
利濕,開郁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腹痛等疾病,并可供用為食品,化妝品香料
之原料。茉莉花含揮發(fā)油,為其香味之來源。茉莉根性味苦溫且有毒可治跌打損
傷,須注意以外用為宜。
(2)丁香
丁香又稱公丁香,丁子香,丁子,雞舌香,百結花,支解香,為桃金娘科植
物丁香樹的花蕾。丁香性味辛溫,具有溫中降逆,溫腎助陽,芳香健胃,驅(qū)風散
寒,鎮(zhèn)痛鎮(zhèn)痙,止吐等功效,可治胃腹冷痛,呃逆,嘔吐,慢性消化不良,子宮
痛,疝痛等疾病。丁香含有揮發(fā)油,香夾蘭醛等成分,其中丁香油為臨床牙科用
為治療牙痛時常用之藥品。
中藥與食物的產(chǎn)生方法相同,中藥的產(chǎn)生與食物一樣來源于我們祖先千萬年
的生活實踐,是與大自然、與疾病長期斗爭的經(jīng)驗結晶。原始人最初的生產(chǎn)方式
———嘗試和尋找食物,往往在饑不擇食的情況下,在吃的過程中,難免會誤食
一些有毒或有劇烈生理效應的動、植物,以致產(chǎn)生明顯的藥理作用,甚至死亡,
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反復試驗,對動、植物產(chǎn)生了第二認識,即產(chǎn)生了原始的中藥,因而
吃是積累中藥知識和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我國古代的許多典籍中都有關于“神農(nóng)嘗
百草”的傳說,正好證明,中藥是吃出來的醫(yī)藥,藥乎?食乎?同出于口。
所謂中藥與食物的來源相同,中藥與食物一樣來源于自然中的動、植物,而
且很多中藥與食物,很難截然分開,可以說身兼兩職,如糧食類中的藥物,如谷
芽、麥芽、淮小麥、浮小麥等,蔬菜類如薺菜、蘿卜、芥菜、山藥、百合、藕、
敗醬草、冬瓜、南瓜、赤小豆、黑大豆、刀豆、扁豆等。果品類如山楂、烏梅、
龍眼、桔類、柚類、蓮子、杏仁、無花果等,調(diào)味品類如山萘、生姜、桂皮、丁
香、花椒、胡椒、八角茴香、小茴香、草果等,動物類中就更多,包括蛇類、家
畜類、水產(chǎn)類、野獸類等。藥食同源,使中藥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也使中藥強
化了它的實用性和經(jīng)驗性,人類生活中包含了中藥,中藥就在人類生活中產(chǎn)生。
推薦內(nèi)容
-
恭喜!Gigi Hadid懷孕 目前已經(jīng)懷孕二十周了
說到超模 Gigi Hadid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除了為各種國際大牌擔任模特以外,社交媒體超過千萬的粉絲數(shù)也足夠證明人氣了!今天一則關于Gigi
-
趙露思18歲試鏡視頻曝光 眉清目秀的模樣很討人喜歡
說起趙露思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一開始在娛樂圈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因為在前兩年的時候和肖戰(zhàn)主演了《哦,我的皇帝陛下》被大眾所熟...
-
7月13日廣東疫情最新數(shù)據(jù)公布 廣東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3例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要緊繃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這根弦,始終保持警惕、嚴密防范。從當下全國各地的疫情形勢來看,似乎已經(jīng)迎來了好...
-
王鳳儀講病總結
-2022年4月18日發(fā)(作者:什么是生殖器皰疹)王鳳儀講病總結王鳳儀講病總結1、怨傷脾怨會造成胃脘疼悶、脹飽、噎膈、上吐下瀉、胃虛、胃炎、
-
12月1日河南疫情最新數(shù)據(jù)公布 河南昨日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
河南30日無新增確診病例11月30日0—24時,河南省無新增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疑似病例。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治愈出院,1例境外輸入無癥
-
7月6日臺灣疫情最新數(shù)據(jù)公布 臺灣新增3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導讀】說起疫情這兩個字眼,想必朋友們都是感觸良多,老百姓們都投入到抗疫當中,從生活中各方面去完善疫情防控。雖然目前疫情的到了穩(wěn)定的
-
6月13日香港疫情最新數(shù)據(jù)公布 香港新增3例新冠肺炎輸入病例
關于香港疫情的最新消息,相信不少小伙伴都一直在關注著。而今天一則關于香港新增3例新冠肺炎輸入病例的消息引起了網(wǎng)上熱議,那么,今日...
-
9月1日日本疫情最新數(shù)據(jù)公布 日本昨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17713例
【摘要】抗疫之戰(zhàn)已持續(xù)一年之久,從當前的環(huán)境來看,疫情雖然已經(jīng)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也可能在局部地區(qū)進一步擴散。為此,希望大家不...
-
2019北京地區(qū)婦產(chǎn)科專業(yè)學術年會日程
-2022年4月17日發(fā)(作者:腦白質(zhì)變性)2019北京地區(qū)婦產(chǎn)科專業(yè)學術年會日程2019年3月30日〔周六〕北京萬達嘉華酒店主會場〔五層中華廳〕時間
-
異甘草酸鎂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治療病毒性肝炎伴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
-2022年4月18日發(fā)(作者:青島景點排行榜)?456? 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年lO月第16卷第5期J Clin?。龋澹穑幔簦铮?,Oct